比起白頭山,台北更有可能遭遇浩劫!?大屯火山到底會不會爆發?

電影內容主要在闡述白頭山──一座位於中國、北韓邊界的火山,在某天無預警噴發,威力幾乎遍及整個朝鮮半島。為了阻止這場即將毀滅整個朝鮮半島的巨大災難,地震學家與南北韓特務紛紛出動,攜手開始這場與白頭山的終極對抗……
不過,你知道台灣也有一座蠢蠢欲動的火山嗎?相信各位對這個名字絕對不陌生,它就是──大屯火山。

你知道嗎?全世界沒有一個城市離火山這麼近

西元 79 年,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熾熱的火山灰一夜之間毀滅了龐貝城,讓這座城市從此沉睡於地底。
你或許會覺得「龐貝城離火山太近了吧?」,嘿嘿,這有什麼,大屯火山距離台北 101 可是不到 20 公里呢!就連學者都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城市貼得離火山這麼近」。

龐貝城的末日。(當然不是真的,這只是油畫)圖/Wikipedia
在過去,大屯火山一直被認為是休火山或死火山,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大屯火山竟然一步步「死而復生」,那麼,大屯火山會爆發嗎?它會不會讓擁有 700 萬人口的大台北地區成為龐貝第二呢?
要了解這個問題,就得要先理解:怎麼樣才算是活火山?

究竟什麼是「活」火山?

學術界一般判斷活火山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是「一萬年內曾經噴發」,第二個則是「地底下有活動的岩漿庫」。只要有其中一項符合,就可以算得上是活火山。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大屯火山上一次噴發是 20 萬年前左右。這是因為早期研究火山的噴發歷史時,多使用「鉀-氬測定法」做岩石定年,不過,這種方式主要用來測量百萬年以上的地質現象,不夠精確。
直到 2011 年,科學家取得適當材料、用更適合測定幾萬年內樣本的「碳十四定年法」,研究火山灰跟湖泊沉積物,才發現其實大屯火山上次噴發可能落在 5000~6000 年前!
另一方面,2016 年,中研院的團隊發現了大屯火山底下的岩漿庫。當地底深處發生地震,震波在通過像岩漿這樣的液態物質時會受到干擾,會使得 P 波減漫、S 波消失,而藉由分析震波變化,科學家就能推算岩漿庫的位置和大小。

藉由分析震波變化,科學家就能推算岩漿庫的位置和大小。圖/轉載自《研之有物》網站,原文為:大屯火山群不可怕,可怕來自不懂它 — 專訪林正洪,原始資料由林正洪老師提供。
根據估計,大屯岩漿庫的位置大概在金山、萬里附近,面積約為四分之一個台北市大,厚度約是 4 到 10 公里。再來,大屯火山區還記錄到了火山的「心跳」,這是來自地下的熱氣或液體流動碰觸岩壁,產生了只有火山底下才有的地震。
在長期觀測下,科學家發現到,大屯火山有時會出現規律、周期性的震動,就像是心跳一樣。這代表火山下仍有熱量,才能不斷產生高溫、高壓的熱氣還有液體。
所以,從噴發年代、岩漿庫和地震的研究,都告訴我們,大屯火山其實是個活火山。
可是有好幾百萬人和大屯火山比鄰而居欸!難道,我們該準備開始逃離了嗎?

大屯火山要噴發了?

別急別急!在這之前,我們要先讓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其實比起「會不會噴發」,更重要的是火山「會如何噴發」。
火山噴發的型態,可以分為寧靜式跟爆烈式噴發。
比較容易流動、黏滯性低的岩漿,內部的氣體容易散失、壓力較低,岩漿會用溢流的方式流動,這就是寧靜式的噴發。
雖然岩漿很燙,但流速不快,只要能掌握它的流向,我們就能避開災害。夏威夷的火山就是寧靜式噴發的一種,如果管理得當,甚至可以成為當地觀光的熱門景點呢!
反之,如果岩漿很黏稠,氣體不易散失,內部壓力就會加劇,使岩漿以爆發的形式噴發。與寧靜式噴發相比,爆烈式噴發所湧出的岩漿較少,但是會像爆炸一樣,噴出大量的火山氣體和碎屑物,造成極大的災害。
文章開頭提到的維蘇威火山,就屬於爆烈式的噴發。而我們的大屯火山,也同樣是屬於這種噴發方式。

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場景(當然這也是油畫)。圖/Wikipedia
咦等等,所以大屯火山會像維蘇威火山那樣……欸不是,先別這麼快下結論啊!
雖然大屯火山屬於爆烈式噴發,但就跟人一樣有高矮胖瘦、年紀大小的差別,所以,就算是會爆烈式噴發的火山,也有不同體質上的差別。那麼,大屯火山和其它大型的火山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接下來,我們就要跟大家談談,大屯火山噴發的時候會怎麼樣。

如果有一天大屯火山真的爆發了,會發生什麼事?

一般來說,火山噴發的災害大致可分為幾種:
  1. 熔岩流:電視上常看到的火紅色的岩漿,它的溫度極高,流速比較緩慢。
  2. 火山灰:細小的碎屑在爆發的時候,噴散到大氣中,可以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會造成污染,或因堆積而毀壞建物。
  3. 火山碎屑流:熾熱的岩石、灰塵和有毒氣體快速順著山坡滾落,它的速度可達每小時數百公里,溫度可達上千度,相當致命。
此外,如果火山碎屑流碰到水,就會形成火山泥流。簡單來說,火山泥流就是夾雜了火山物質的土石流,會對流經之地造成嚴重破壞。
臺北市消防局曾根據專家建議,繪製大屯火山群災害潛勢圖。這張圖上的紅色代表熔岩流可能造成災害的區域,黃色和深褐色則分別代表火山泥流和火山碎屑流區域。

大屯火山群災害潛勢圖。圖/臺北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資訊網
不過呢,現在科學的研究也指出,大屯火山的岩漿庫可能深達 20 公里,比起其他的活躍的火山岩漿庫還要深上許多,要衝出地表需要的時間較長,而且啊,若它真要衝出地表,還需先衝破好幾公里的岩層。
其他預兆,比如說,地表會隆起、地震會變得頻繁、溫泉的溫度會升高、化學的成分也會改變,都是可以提前發現的異常現象。

如果我剛好在災區,該怎麼辦?

首先,火山出現爆發預兆的時候,可能會在幾日內噴發,也可能會在幾個月後才噴發。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照指示避難,絕不可因為不方便或想家就擅自回到危險區域。
許多在火山爆發中罹難的人,都是因為忽視安全指示而喪生的。
火山噴發時,最好穿上雨衣、戴口罩或沾溼的布條,盡量把自己包緊緊,如果好巧不巧背包裡剛好有防毒面具(?)的話,就可以拿出來戴了。還要尋找遮蔽物,待在室內關緊門窗,以隔離火山灰和有毒物質。

此外,盡可能避免待在下風處,像是河流下游、山谷或低漥地區,因為熔岩流、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都會往地勢較低的地方流動。更不可以為了欣賞火山、拍照打卡而滯留在災害區。
移動時也要保護好頭部,因為火山噴發的碎屑石塊,有可能從天而降,來個迎頭痛擊。在緊急避難背包中,至少要準備 3 天份的水,火山物質可能會污染水源,導致飲用水缺乏。

不可以為了欣賞火山、拍照打卡而滯留在災害區。圖/olliechiu@Pixabay
其實,就和大多數自然災害一樣,平時做好準備,了解避難知識,災害來臨時才不會手足無措。最後,雖然大屯山有爆發的風險存在,但只要持續監測,其實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喔!
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才是與火山共存的不二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