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阿美陶 古拉斯挑戰忌諱

傳承阿美陶 古拉斯挑戰忌諱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7/27 14:29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7日電)古樸的阿美族傳統陶器因容易破損,在鐵器引進後即快速消失,阿美族的退伍中校古拉斯在部落極力延續技藝的傳承,但年輕族人卻不願意學,「因為沒辦法養活自己」。



阿美族傳統陶器早年最大的製作和集散中心位於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古拉斯(漢名為蔡賢忠)說,太巴塱地區製作的阿美陶多是對外以物易物,也有販售,範圍北到花蓮市、南到台東,但後來逐漸沒落。



製作阿美陶的另一重鎮是花蓮縣豐濱鄉的貓公部落,古拉斯說,貓公部落的阿美陶燒製技術較為獨特,但因當地交通不便,並未大量向外散播,主要是部落內部自製自用,屬於部落傳統生活文化的一環。



阿美族傳統陶器以水甕、陶甑、陶鍋、祭杯、酒瓶、酒杯為主,除祭杯屬於祭拜祖靈的用途外,其他陶器都與部落各家族的日常生活有關。



以蒸食物的陶甑為例,古拉斯說,「陶甑並無固定尺寸,而是視家庭人數規模大小,來決定陶甑的尺寸,家庭成員多,陶甑就會做得較大」。



阿美陶與貓公部落生活文化雖然有密切關係,但卻很早就陷入消失的危機,傳承無門的問題始終困擾著部落。



「阿美陶容易破損且難以修補,日治時代引進鐵器後,因鐵器幾乎不會損壞,逐漸沒有人再製作陶器」,古拉斯說,阿美陶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快速消失,一直到民國75年重振阿美陶的行動展開前,阿美陶製作約有半個世紀的消失空白期。



重啟阿美陶技藝傳承的人是前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長林碧霞,民國75年她還在豐濱國小任教時,號召部落一批50多歲的婦女,靠著年幼時的記憶,逐步重建阿美陶製作的工序,讓失傳已久的阿美陶重現部落。



古拉斯說,那批部落婦女現在年紀也都70、80歲,「因為當時他們找到我媽媽的房子做為工作坊,每次我從部隊放假回家時,就看到他們在製作阿美陶,因此和我後來退伍投入阿美陶技藝傳承搭上關係。」



「其實阿美陶只由婦女製作,部落男人是做粗重工作和打獵」,古拉斯說,這是部落男女分工的傳統,不過,現在面臨阿美陶失傳的危機,他不避諱部落根深蒂固的觀念,在5 年前退伍後,就積極學習阿美陶的製作方法,盡力把傳統技藝保存下來,並動腦筋往創新的方向努力。



傳統阿美陶的燒製方法被稱為「素燒」,屬於低溫陶燒,古拉斯說,陶土捏製成形後,逐層鋪上茅草、樹枝、五結芒草,再鋪上一層茅草和米糠即點火悶燒,早期悶燒時間因數量較大,時間約需3至7天,現在約只需24小時,燒出來的阿美陶顏色很原始、很古樸。



「不過,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傳承後顯示,我們的工序似乎有失落的環節」,古拉斯說,在參觀歷史博物館的原住民陶器後,發現祖先做出來的陶器很薄、很精細,我們的作品還是太厚,還需要再研究問題出在哪裡。



部落歷代相傳燒製陶器時,必須遵守一些禁忌。古拉斯說,不得嘻笑、放屁和房事是最基本的禁忌,如果不遵守,燒出來的陶器不是破損就是有瑕疵。



古拉斯說,「老阿嬤他們曾經有一次在燒陶看火時,朋友送酒來慶祝,結果喝開了,取陶時竟然發現陶器都扭曲變形,圓口變成方形」。



古拉斯現在除製作傳統大型陶器外,也加緊研究開發縮小尺寸的吊飾陶器,他說,小型陶器可做為伴手禮,朝商品化方向發展是不得不的作法,畢竟現實生活還是要顧。



「現在部落傳承阿美陶已經到第三代,但人數其實也只有6、7人,且年紀都已老了」,古拉斯難掩心中的憂慮說,部落年輕人當然不願意學,因為覺得「泥土很髒啊」,而且做這個也沒辦法養活自己,部落的阿嬤因為有使命感,所以才能把技術傳承至今。



古拉斯把製作出來的阿美陶祭杯,拿給所剩無幾的阿美族巫師看時,年邁的巫師感動得忍不住掉淚,古拉斯能夠體會出部落巫師掉淚的心情。



古拉斯說,陶器是阿美族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也與傳統文化密不可分,但是復興阿美陶不僅需要傳承技藝,還要能帶動部落產業經濟發展,才有辦法吸引年輕族人返鄉傳承。9907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