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二代 寵兒或孤兒?

雖然早晨7點就起床,等待著參加圍棋比賽,但等到考試臨近的時候,5歲的劉洋突然大哭起來,老師和父母怎麼勸都不行,一直持續到第一場比賽結束,足足哭鬧了40分鐘。

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實行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得到響應,「獨一代」開始出現。到了2010年「獨一代」紛紛步入而立之年,結婚生子,他們的子女多數也為獨生子女,被稱為「第二代獨生子女」(簡稱獨二代)。

作為「獨二代」,家裏人對劉洋極度寵愛,每天他總是因為爺爺奶奶不忍心叫醒而遲到。當天的第二輪圍棋比賽他終於參加了,雖然比賽規定不允許老師和父母陪伴,但在劉洋的哭鬧下,特別為他開了先例。

集萬般寵愛於一身,與「獨一代」相比,「獨二代」有著更加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更加優越的外在環境。然而,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他們一出生也面臨著比父輩們更加複雜的社會環境,來自外界的壓力更大。

正在成長中的「獨二代」,究竟是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期的「寵兒」還是「孤兒」?

當第一代獨生子女「獨一代」冷漠、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諸多問題為人所詬病時,更值得關注的是,「獨二代」會不會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廣西部分幼兒園老師認為,獨二代心理素質差,抗挫折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獨立性差,自控能力弱,而這些無不與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獨二代家庭往往都是「6+1」模式,父母們往往由於比較忙,孩子經常由老人來帶,老人的溺愛造成一些孩子不良習慣的形成。而且,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沒有形成分享的概念,也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

與獨一代相比,獨二代更加孤獨。第一代獨生子女失去手足之情,到第二代,這種情況更加嚴重,不但沒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等親緣關係。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幼兒園老師覃珂表示,高樓大廈也隔斷了孩子們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很多孩子不具備正確的交往能力。

有著16年教齡的李琳認為,家長們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獨二代承受的精神壓力更大,面臨的社會節奏更快。

社會壓力很明顯地體現在了獨二代身上。5歲的靜靜已經上了6個興趣班,拉丁舞、書法、圍棋、珠心算、畫畫、游泳。靜靜有一天向老師訴苦:「我覺得好累啊,今天要學這個,明天要學那個,沒辦法像別人那樣玩玩遊戲。」

「這是社會大環境的要求。」覃珂說,社會在發展進步,需要人們具備各種各樣的能力,家長們在邊預期未來社會的發展的同時也邊規劃著孩子的人生。當然,也不乏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長。

與獨一代相比,獨二代享受著更加開放自由的環境,個人的行為更加受到來自父母和老師的尊重並非強制。覃珂說,獨二代更加善於表達感情,敢於表達自己,獨立性更強,有自己的想法。

專家認為,社會轉型期的問題凸顯不能只簡單歸結為獨一代或者獨二代的問題。無論是獨一代還是獨二代,他們所體現的只是一個階段一個群體所表現出來的特徵。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科院研究員周可達說,獨二代處於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其成長所表現的特徵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不論獨二代是社會轉型期的寵兒還是孤兒,其所處的歷史環境無疑是文明程度更高、社會發展更加趨於完善。【取自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2010/7/5



  • 留言者: j1009123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0-14 17:35:21

我覺得中國的人數實在多的嚇死人,除了少部分的地區,但還是希望他們能更有水準及禮貌


 


                                                                                                       一年十班吳家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