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拚經濟 推動城鎮化

    中共十八大閉幕後,李克強在主持「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座談會」時公開宣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城鎮化。城鎮化既可增加投資,又能拉動消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李克強一錘定音,城鎮化發展規畫方案快速提上議事日程。

      三月間即將頒布施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方案,被「習李體制」視為未來十年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新驅動引擎。這是中國在因應全球經濟不景氣、金融風暴之後所歸納總結的「突破口」。肩負成敗重任的李克強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總執行長。

     即將接任大陸總理的李克強,去年四月底曾橫跨歐亞大陸,出訪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以及歐盟總部。期間,李克強在布魯塞爾出席《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高峰會》時,曾向歐洲各國強力推銷中國的城鎮化政策。

     李克強特別針對中國與歐洲各國雙邊關係的特性,並以「開啟城鎮化戰略合作」新課題,鼓勵中歐雙方應將城鎮化作為務實合作新平台,加強在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合作,分享大陸城鎮化和歐洲高技術產業化帶來的巨大效益。

     據透露,李克強回到北京後,發現大陸媒體對他在歐洲強力推銷的城鎮化理念,缺乏專業深度的報導,即使專業的財經媒體,也未意識到城鎮化政策的重要性,他曾親自指示財經幕僚,結合財經專業媒體探討城鎮化專題。

     城鎮化規畫方案所勾勒的發展遠景,雖然可能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新契機,也為各國在中國的投資創造新商機,但中國在推進城鎮化建設所面臨的種種難題,如農民土地和農民工進城後的戶籍管理、醫療、社保,以至農民工子女教育等複雜問題,都屬高難度改革課題。

     有專家評估,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將可替代出口十兆人民幣。依現有城鎮化速度,社會消費總量並可從十兆提升到廿兆。這些樂觀預測,如未能配合戶籍、土地、住房等改革,城鎮化可能擴大形成的貧富差距、社會矛盾,恐怕也將對「習李體制」造成空前執政壓力。


 

陸力推城鎮化 改革才是關鍵發生日期:2013/01/01
 


 中國大陸力推城鎮化,但唯有搭配戶籍制度、教育、醫療、社會保險等配套改革方能奏效,改革的任務十分艱鉅。

「城鎮化」是大陸2013年六大經濟工作重要一項,大陸希望經由城鎮化的發展,擴大內需,提高民眾生活水準,增加區域發展與產業布局緊密銜接,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緩和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

城鎮化可以帶動經濟成長,這是很明顯的。光是1座商場平地而起,就會有飯店、影城、超市、餐廳等服務業進駐,不僅提供眾多就業機會,也有助擴大消費,何況廣大農民工進城,要興建的不只是1座商場。

大陸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就認為,今後只要城鎮化率每年保持1個百分點成長,到2030年約可帶動人民幣30兆至40兆元投資額。

但城鎮化不是想像中那麼單純。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就指出,目前住在城市裡的農民工,如果無法得到社福照顧,年紀老一點又會回到農村,出現「去城市化」現象。

哈繼銘一席話點出大陸推動城鎮化所遇到許多瓶頸,例如農民土地流轉問題、戶籍問題、醫療和社會保險等問題,在在都需要深入的改革才能達成。

大陸以往把戶籍區分為農業和非農業戶口,這助長了城鄉差距,儘管近年來已有河北、山東等地展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但戶籍制度的改革迄未完成。

這不只因為戶籍制度改革可能衝擊就業市場,也因為戶口與福利待遇、就學等機會直接掛鉤,一旦眾多農民工有了城市戶口,地方政府教育、醫療、環保等財政支出恐將入不敷出。

近年來,浙江、安徽等省市推動開放「異地高考」,讓眾多進城農民工子女有在當地參加大學考試的資格,正是為了解開戶籍制度桎梏。北京、上海、廣東2012年底也制定了有關方案,但限制不少。北京市教委官員指出,「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學生和非京籍學生的升學利益,難度很大」,反映改革不易。

哈繼銘指出,「要達到城鎮化,絕非靠投資,而必須靠改革改出來」。宣示要拿出改革頂層設計、時間表、路線圖的大陸新一屆領導人,將在2013年採取那些有效措施推進改革,將成各界觀察焦點。【取自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