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只有髒臭…帶老外 你會逛哪個菜市場?

台灣/為何只有髒臭…帶老外 你會逛哪個菜市場?

2015-10-16 00:00:00 聯合報 特派記者郭錦萍/英、法採訪

傳統市場內的街道,散落著滿地的蔬菜及垃圾。 報系資料照

分享
今年三月批踢踢實業坊(PTT)一篇「為什麼台灣的傳統市場永遠髒又臭」貼文引發熱烈討論;日前「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檢討果菜批發市場的汙濁空氣、惡劣工作環境,攤商謔稱是「垃圾市」。
大家對台灣傳統市場的印象總不脫「髒水倒走道、殘渣丟路邊」。看過日本、歐美傳統市場,在歷史之外,每每成為觀光、休閒中心,衛生更不打折扣。我們也想知道:台灣為什麼不能?
建築改革社前社長、建築師呂欽文表示,國內菜市場的問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動線、空間的管理,一是管線的管理。
他說,歐美菜市場看來整齊,關鍵是空間環境的秩序,也就是商家守規矩,所以市場通道不會有「突擊式的攤販」,就占在通道正中央,或是攤商將商品愈擺愈出去,都讓市場動線打結。
有時市場本身已形成秩序,但攤販占據周邊的巷道,人車交錯;雖然有人覺得這才是市場「生氣蓬勃」的展現,但這也是亂的來源。
我們得思考:台灣老市場能不能有另一種樣子的生氣蓬勃?
台灣菜市場另一個問題是管線。呂欽文解釋,市場營運用到燈光、水源、電源、作業汙水排放、廢料處理等;市場要乾淨、沒有臭味、沒有滿地髒水、垃圾不外露,要靠合理配置的服務管線。
可惜的是,台灣的菜市場從硬體設計就不重視管線的配置,加上國人隨性,也不太在乎好不好看,於是電線外露、橫來跨去,地板必有水漬。
剛由義大利「慢食大學」學成的郭又甄是市場熱愛者。她認為,台灣傳統市場髒亂,或許和我們文化自信不足有關,主管單位對於「老舊」區域或建築,想到的改善方法總只是「打掉重練」。
比如打掉台北圓環,蓋新的商場,但消費者並不捧場;到頭來,拆除了歷史,又增加了新問題。
再者,郭又甄說由決策者角色來看,總以為菜市場「是婆婆媽媽才去的地方」,偶有男作家寫了男人上市場的書,竟被視為特殊之事;各地方政府裡管理傳統市場的單位主管,大概都是不煮飯、不上菜場的人,會怎麼看待及管理傳統市場,可想而知。
呂欽文說,國外的傳統市場已走向消費及休閒場所的結合,消費者不再買了就走,而是可以連流之處,值得菜市場管理者重新思考。
今年在國際建築大獎受到矚目的台北花卉批發市場,休閒與商業結合的好例子,將倉儲改成外牆五彩繽紛的花卉現代賣場,功能分隔及動線清楚。證明好的設計能解決沉痾。
郭又甄說,從城市行銷角度,傳統市場就是最好的文化展示窗,先進國家多的是成功範例;我們自問,若外國友人來訪,你會想帶他們去哪個菜市場認識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