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外海蚵串 內陸大遷徙

濁水溪外海蚵串 內陸大遷徙

2015-11-04 02:12:31 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雲林縣報導

東北季風起,雲林縣濁水溪出海口,連日來竹筏一艘接著一艘破浪出海,運回成簍蚵串,到溪口或潟湖繼續放養。漁民大費周章,是因蚵怕強風,此時在內陸水域才能長得飽滿,賣得好價錢。

東北季風吹起,雲林漁民出海把蚵運回內陸避風放養。 記者蔡維斌/攝影

分享
雲林是國內養蚵重鎮,年產值十多億元。吹起東北季風後,雲林海邊就可見「移蚵入暖房」的忙碌景象。
漁民林振創說,每年十月底到隔年六月是蚵的育苗期,會在離岸一公里的淺海區搭固定式蚵架;或在稍遠、距岸五公里的外海深水區以漂浮式蚵棚培養,後者養的蚵品質最好。蚵的育成時間約半年到十個月。每年九月育苗過程得靠手工,還要常巡「蚵田」,分串降低養殖密度,並洗蚵去除汙泥及蚵螺等害蟲,提高育成率。
「蚵遇強風就長不大」,七月起是蚵的採收期,漁民視價格及蚵體的育熟程度採收,可採收到年底。但東北季風起、風浪轉強,當超過六、七級風,附著蚵架、蚵棚的蚵恐遭吹落、流失;海流強勁、大浪不斷拍打,也影響生長。
漁民丁鳳說,為讓蚵更加豐肥飽滿,須把蚵串載回內陸水域「轉移陣地」繼續放養。尤其淡、海水交會的溪口或潟湖,水質好,水流通暢又避風,是養出好蚵的溫床,「為賣好價,再麻煩也值得」。

養蚵大解密 圖/聯合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