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多數商品仍有童工參與生產,消費者如何挑戰當代奴隸現象?

編譯:蔡業中  2017.09.14
沒有企業希望童工出現在自己的供應鏈中。但估計全球仍有 1 億 6 千 8 百萬名兒童在從事某些形式的勞動,其中 9 千 8 百萬在農業,1 千 2 百萬在製造業及工業,企業的全球化商品都無法避免這個令人不安的事實。
針對童工參與生產的商品,美國勞動部提出了令人警醒的最新年度報告。據報告指出,全球許多大宗商品仍出現童工的身影,例如黃金、咖啡、菸草、香蕉、甘蔗、棉花和橡膠。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有著全球最多的童工── 5 千 9 百萬名介於 5 歲至 17 歲之間的人從事高度危險的工作,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估計非洲有超過 1/5 的兒童被迫在採石場、農場和礦場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企業與人權研究員 Mark Dummett 認為,從這個區域採購貨物、商品與服務的企業,必須接受這個無法避免的議題。他表示:「在主流產業以及我們當今購買消費的許多商品、貨物裡,童工的存在都是個事實。沒有品牌想和在礦坑、工廠、田間工作的兒童形象連結在一起,但在這個透明度、當責性和可追溯性與日俱增的時代裡,躲避這個議題不僅對涉身其中的兒童有害,也將企業自身置於風險之中。」
國際反奴隸組織(Anti-Slavery International)的主任 Aidan McQuade 表示,美國與英國最近的立法明白指出,社會輿論不利於品牌牽扯上童工,又未以正確方式快速因應的企業。他表示:「如今英國有了《現代奴役法案》(Modern Slavery Act),加上美國的立法如歐巴馬的《貿易便捷化及貿易執行法》(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禁止進口童工參與製造產品,企業已無法再託辭。」

童奴或童工?

(全球仍有1億多名兒童在從事某些形式的勞動。來源:ILO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CC BY-NC-ND 2.0)

許多企業不完全明瞭他們所面對的情況,對於 McQuade 而言,這往往是個涉及定義的問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並非兒童從事的所有工作都該被認定為童工。可用「受雇兒童」這個詞彙來廣泛描述輕鬆且安全的工作,允許兒童既上學也幫忙增加家庭收入。
國際勞工組織所定義的童工,是「在心理、生理、社會、或道德層面對兒童是危險與有害」的工作,且干擾或剝奪他們的就學機會。
最惡劣型態的童工型態,包括各種形式的奴役或人口販運。(同場加映:當上學太危險時,她們被迫成為童工 )

巧克力企業的惡質形象

在西非目前與童工深深相連的產業是可可。10 多年前被揭發的一系列事件,深深打擊了巧克力公司的聲譽,並招致憤怒消費者的一連串控告,自此巧克力產業便掙扎於杜絕西非普遍存在的童工。
巧克力跨國企業 Mondelez 推出了可可生活(Cocoa Life)計畫,該計畫的負責人 Cathy Pieters 表示:「可可產業發生很多關於童工的災難性溝通,我們因此受到大量關注,相較之下其他商品大概沒有這種狀況。」
儘管巧克力童奴報告已發表超過 10 年,西非兒童仍在從事與種植可可相關的危險工作,Pieters 表示像國際可可倡議組織(International Cocoa Initiative)的這種跨產業計畫,象徵巧克力公司承諾要找到解決方案。
Pieters 表示:「人們很怕因為童工而受到譴責,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孩子好。透過促進社區參與,幫助可可農夫提高產量,讓人們擔負起責任,才能解決這個議題。」
縱然 Pieters 相信在這個新時代裡,企業透明化有助於產業積極應對童工議題,她認為產業仍得持續攜手尋求解方。她表示:「我們明瞭在正確的條件下,兒童到田裡幫忙未必是件壞事,例如放學後或周末時,在有限的工時裡安全參與家族事業。」然而她補充,「產業應該緊急杜絕最惡劣型態的童工與人口販運,並理解這跟兒童到田裡幫忙家人有所不同。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準備面對的複雜挑戰。」
核稿編輯:陳怡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