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第一級產業補充資料~要蚵棚不要保麗龍 牡蠣養殖改善提案

作者:晁瑞光(台南市社區大學 研究員)
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為了吃,廢棄蚵棚及保麗龍汙染問題就有了解決之道。
要使牡蠣浮棚養殖產業實質呈現對環境友善的一面,並朝向乾淨環保,我們就一定要做一些改變。因此我們要仔細觀察以釐清問題,並用先進思維來解決問題,創造大家生產與生活的同時,延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採取可以同時保存台南小吃文化又可促進其成為低碳城市的創新作為,讓水清魚躍、生物多樣又可發展海上觀光活動,還可以減緩海岸的侵蝕退縮,只要觀念可以改變,當牡蠣養殖不再只是牡蠣養殖,下定決心,蚵架保麗龍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行動策略目標
  1. 我們要延續牡蠣養殖這個產業。
  2. 我們要解決浮棚牡蠣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3. 我們要讓牡蠣養殖產業延續對環境生態友善的一面,並讓大家知道。
  4. 我們要幫忙牡蠣養殖業提早因應未來要面對的氣候變遷問題,以減少損失。
  5. 我們希望藉由牡蠣養殖延伸到推動海上休閒觀光活動。
  6. 我們希望透過牡蠣養殖過程進而保護我們的海岸線減少沖刷侵蝕。
  7. 我們希望推動養殖行為的改變,並作為低碳城市創新作為的實質呈現。

牡蠣養殖和保麗龍的糾葛

台灣的牡蠣養殖大致分做兩種,一種是固定式(如平掛式、垂吊式、插篊式),固定於潮間帶淺灘,不需要用保麗龍,也不用每年一直更換蚵棚,但是需要廣大的潮間帶環境,例如:七股潟湖、彰化、雲林一帶是代表。海水漲退潮,牡蠣也會離水閉合。另一種是浮棚養殖(如浮棚垂吊、延繩垂吊),主要是養在近海水面上或是河口,靠保麗龍或浮筒支撐浮力,蚵串垂直吊掛於蚵棚下一直浸於海水中,主要養殖季在冬季。

台南市以浮棚養殖牡蠣的主要有三區,分別有安南、安平及南區。圖片來源:晁瑞光

台南的牡蠣產值

台南市牡蠣養殖方式剛好兩種都有,其中七股瀉湖及北門瀉湖等區域,水深較淺,以固定式養殖為主,這些地方因環境地形所衍伸出的養殖行為,並不會有太多的人為廢棄物,對環境友善。另一種浮棚養殖大約自1987年台灣解嚴之後海岸開放,開始出現在海上;這些地方因水深較深無法固定插蚵養殖,均以浮棚方式養殖。台南市分別有安南、安平及南區三個產銷班,2014年經核准放養蚵棚數量有9558棚,全國最多,約佔全國浮棚式養殖蚵棚半數以上,產值就超過5億元;若再加上七股北門等地,台南市牡蠣產值超過8.5億元,屬於具特色及競爭力之在地產業。
每年大約在中秋節過後,就會開始放養,這時候就會在台南市南區的黃金海岸,安平港,鹿耳門溪出海口以南看到有大量竹子堆在海邊,這些竹子是蚵農拿來綁蚵棚用的;綁好的蚵棚會陸續被拖到海上定置。因為地形的關係,凸出的曾文溪出海口讓曾文溪以南至二仁溪之間的這一廣大水域可以不受東北季風影響,成為浮棚式養蚵的絕佳場所。普遍來說,到農曆春節過後就開始陸續收成,清明節過後就進入收成旺季,基本上會在5月底前收完,當西南氣流來時,曾文溪以南就變成迎風面,易被風浪打走,就不適合養殖。根據訪談,台南市的浮棚養殖主要生產是在冬季,這時台灣只有台南這裡生產,夏季就換曾文溪以北地區;所以賺錢主要就是靠冬季這段時間。有的人會一開始就養中苗,12月就開始第一次收成,這時價錢最好,之後再放養第二次,等4~5月收成,但價錢沒冬天時好。

保麗龍的壽命:三年

蚵棚有大有小,但普遍來說大約8×12公尺,每隔30~40公分左右綁一蚵串,每條蚵串長約2公尺,約有10~12組母殼長成的牡蠣團。剛開始蚵棚大概會用12個保麗龍做浮筒,隨著牡蠣越長越大,保麗龍就會漸漸增加(有的會加到20多個),以增加浮力。蚵農放保麗龍到蚵棚的過程很快速,只見他們抓住蚵棚,然後用身體的重量,肚子一推就下到蚵棚下了。隨著採收,保麗龍也逐一拿掉收起來,拿起來更簡單,繩子割開,朝一邊踩下去,保麗龍就因浮力關係會從另一邊彈跳出來。

保麗龍拿起來很簡單,繩子割開,朝一邊踩下去,保麗龍就會因為浮力關係而從另一邊彈跳出來。圖片來源:晁瑞光
20151216-fig2.jpg台南這裡的保麗龍都是長方形,和中國、日本、韓國的圓柱形不一樣。一塊新的保麗龍,蚵農可以用三年,第三年的保麗龍被生物附生穿孔,容易破碎,浮力也差,所以就會被丟棄。這過程中,包括蚵農將附生在保麗龍的生物刮掉的動作,或是在蚵棚抽放保麗龍的動作都會產生非常多的保麗龍小削屑,造成海域嚴重汙染。

保麗龍在使用及抽拉之間,就會產生很多的小削屑,造成水域汙染。圖片來源:晁瑞光
因此在每年3月份開始,海邊開始看到很多蚵棚、竹子、保麗龍削屑、保麗龍塊開始沖上岸,蚵棚也陸續拖上岸來,隨著一年一度的牡蠣採收旺季將開始,海邊的環境災難也就開始,5~6月高峰期更進入汙染最嚴重的時候,每年都一樣。
以2014養殖季至2015年為例,9月開始在沙灘上綁蚵棚,工人就會在沙灘上留下大量垃圾,塑膠繩、飲料、鋸下來的竹子、鐵絲等等;待全部出海定位,12月至隔年2月,東北季風在吹時,沙灘才會是一年中較乾淨的時候。3月開始收成,海邊就陸續出現保麗龍的小顆粒,蚵架也陸續上岸,之後就越來越嚴重,一直到6月底沙灘幾乎全部被蚵棚及保麗龍佔據,造成環境嚴重的破壞及汙染,善後工作一直做到8月份還無法恢復沙灘原貌。而且9月時又有人違反規定先行放養(規範是10月才可以放養),結果於9月底遇到颱風又被沖上岸,造成至10月中,沙灘上還在做蚵棚清除工作,同時,新的蚵棚又陸續在綁在放。一年12個月,有9個月,也就是3/4年的時間,海岸沙灘是受到浮棚牡蠣養殖的保麗龍及蚵棚汙染的。

20150528台南市南區被保麗龍覆蓋的四鯤鯓海岸。圖片來源:晁瑞光
20151216-fig4.jpg政府對策不彰 蚵棚露天燒
台南市海邊大量的蚵架及保麗龍主要來自一種行為,就是近海浮棚式牡蠣養殖。針對蚵架及保麗龍汙染問題,賴清德市長上任時於2011年6月1日召開座談會,邀請NGO與蚵農一起討論,尋求解決辦法;近幾年市府大力宣導蚵農要確實登記,並獎勵回收,回收量也逐年增加,但是回收處理的程序及方法仍有問題。蚵棚經常被人堆成堆放火燒,只為了回收上面的鐵絲,不然也是送去焚化爐燒。保麗龍則被抓蚵棚的怪手現場抓碎,造成更嚴重的二次汙染;在台南某幾處沙灘,白色的保麗龍屑覆蓋沙灘厚厚一層,如下雪一般。2014年7月15日,市政府召開第二次溝通會議,說明其處理過程及希望做的一些改變,大家都在努力,但我們的海邊至今仍是一塌糊塗,四年過去了,市府應該要拿出更積極的方式處理,不然民眾的忍耐是有限的。
2015年10月15日,市政府再次召開溝通會議,希望蚵農試用替代浮具,但仍未取得共識;我們也於2015年10月18日與保麗龍製造業者討論製程及材質替換及改善的可能。

政府放任回收鐵絲的民眾把堆置海岸邊的蚵棚直接放火燒,造成極大的汙染。2015年7月3日。圖片來源:晁瑞光
20151216-fig5.jpg我們相信,只要觀念可以改變,下定決心,我們就可以解決問題。這個產業如果是那麼重要,問題要如何解決?那可以怎麼做? 有沒有近期可以改善的?或是長遠更大更好的目標?

蚵棚就像是生態浮島,下面有非常多的生物聚集生長與繁殖。圖片來源:晁瑞光

短期對策:改善回收流程

一、養殖期程應限定:應該限制在10月後至隔年的4月底前全部收成結束。請蚵農務必避開颱風季,並在西南季風來前結束養殖。提早一個月收成,不要拖到5月底,因為每年5月中至5月底左右鋒面一來,大量保麗龍及蚵棚就被沖上岸,每年都一樣,因此這是可以預期會發生的事,因此有計畫的縮短養殖季即可避開,也可減少蚵農損失。除此之外還需考慮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現今秋冬都還會有颱風。目前市府定的「台南市浮筏式牡蠣養殖漁業管理規範」是完全配合蚵農現況定的,因為就算不定,蚵農也不會在颱風季養殖。
二、養殖總量應規範:另外,單位戶數可以承載的養殖處理總量也必須加以計算及規範,以期讓蚵農在規定養殖期程內可以收成完畢。目前市府定的規範是完全配合蚵農,總量規範是近三年最高棚數數量計算,而且還有20%的增加彈性,所以對於環境改善基本上完全無效,每戶可以在有效期程內完成作業的承載總量根本不是這樣子;結果,蚵農只把要的蚵棚拿回來,不要的都等五月底鋒面來讓海浪颳走,然後再推給天災,甚至報農損。
三、管理回收作業流程要改進:在材料還不能完全替換時,回收作業流程變得很重要,保麗龍必須先以人工方式拿起來,要的帶回去,不要的拿到指定地點回收處理(2015年,市府補助每個保麗龍回收30元),蚵棚拖回至指定地點,由於數量非常多,三個區都必須要有機具及人力同時進行(以2014年9558棚計算,三個區,作業三個月,平均每區每天就須處理35個蚵棚,加上大量回收期間在5月份,每天的處理量更是倍增)。自3月中開始至6月底,沙灘上清理作業,各區除了重機具抓蚵棚之外,必須另外增加人手,以人工方式撿除沖上岸的保麗龍塊。待作業完成,環保局的沙灘清潔車才能再下去作業清除其他的垃圾。期間還須橫向聯繫清運、焚化爐、環保單位等等。今年5月就碰到焚化爐歲修(或不想收)?所以大量蚵棚就被堆置在沙灘上無法清運,造成非常混亂的場景,奇怪的是這幾年沙灘清理作業都會有一段時間停擺。
四、保麗龍材料應替換:應公告於兩年內全面禁止保麗龍使用(將現有的汰換用完),並嚴格要求替換對環境較友善的浮具。包括日本、韓國、我們台灣自己,都有很多研究。硬殼浮桶,是國際間較為建議使用的材料,成本雖高,但使用期間久,不易破碎,且對環境不會產生災難式的汙染問題。另一種替代是改用PP或PE塑膠發泡,不要用PS發泡,因為不會有保麗龍易破碎的問題。PS發泡,就是保麗龍,除破碎的問題外,還會溶出化學物質及吸附海中有機汙染物,經日本及韓國學界研究證實會影響周邊的海洋生物及水產養殖。第四屆學學獎的特別獎「樂蚵蚵」,就是由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設計出可以取代保麗龍浮具的具體產品。以一年全部20萬個保麗龍計,如果要全部替換成對環境友善的材質或產品,其所需經費扣除蚵農本來的購置成本,再乘以1.5倍,結果大約是6000萬,政府是很容易協助處理的。材料更換多出來的成本,政府可以有幾種方案提供協助,例如低利貸款,或成立基金提供融資,或向中央申請補助,或是向企業募款,於一年內全部換掉或是三個產銷班分三年替換掉。

中期對策:廢蚵棚做生態浮島


蚵架上非常豐富多樣的生態,如珊瑚礁一般。圖片來源:晁瑞光
一、廢棄蚵棚可以做為生態浮島,復育海洋生態:牡蠣不是只有吃而已,他還有其他很多的可能。牡蠣養殖的過程其實對環境本來就是很友善的,同時創造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如珊瑚礁一般。根據實際觀察記錄,蚵棚下會有很多小魚躲在裡面,也會有很多魚在這裡繁殖,許多附著的藻類、海鞘、沙蠶、貝類、甲殼類、魚類等等。包括日本、美國、中國都用牡蠣礁的方式在做海洋生態的復育,甚至因而豐富水域活動及觀光的活動。
我們把廢棄蚵棚當作廢棄物處理掉,所以一直是個頭痛的問題,同時造成很大的景觀破壞及沙灘活動的危險;而且蚵架拖上岸的過程也可以看到非常多生物死亡。其實,蚵棚上的附生植物及螺貝類、牡蠣等動物,吸收了很多二氧化碳,並把這些碳固定於海洋,如果我們可以利用蚵架生物多樣性的特性及固碳能力,找固定的海域堆疊綑綁成生態浮島,如此當生物附著到一定程度加上竹子破裂,廢蚵架就會下沉至海床,由於是以生物為主體,所以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生態礁,對於日漸侵蝕的海岸、枯竭的海洋資源及二氧化碳的吸存,都有非常大的正面幫助。這是現成的產業,無須花錢另外營造,且將會是我們可以向全球分享的低碳城市特色,因此建議市府可以這樣做,如果擔心,可以小區域試辦研究,以增加科學論述,但不要什麼都不做,而只用最簡單的燒掉處理。

蚵架下的生態豐富性極具觀光價值。圖片來源:晁瑞光
二、推動台南牡蠣環礁計畫:台南市近年來海岸退縮非常嚴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凸堤效應改變常態水流與漂砂外,最嚴重的是極端氣候下的風暴潮及沖刷,我們的海岸線面臨颱風颳西風及西南風及颱風長浪的機率比以前高出很多,海水能量也比以前強,沖刷越來越嚴重,二仁溪出海口、鹽水溪出海口到曾文溪出海口,河口沙灘都在近十年退縮超過100公尺以上,黃金海岸沙灘也幾乎沖刷殆盡,河川局、六河局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經費在丟消波塊、築海堤,但海岸侵蝕卻還是持續發生。
牡蠣養殖的蚵棚其實是防止海水沖刷最好的第一線屏障,如果從曾文溪出海口至鹽水溪出海口,安平新港南堤至二仁溪出海口,延著常態水流方向,在養殖線外形成一道屏障,利用牡蠣養殖後的蚵棚及蚵殼,在這區域做定置,形成一道環礁削減海浪的能量,其功能類似離岸堤,但因蚵棚是有孔隙的,而非硬式阻抗水流,所以只是削減海浪的能量以減少海岸的沖刷,加上其生態復育功能,及持續吸收的二氧化碳,對台南市是一大助益。
根據海洋大學大波浪作用下海上牡蠣養殖設施纜繩受力之試驗研究報告,只要海床定錨噸位夠重,面海面固定纜繩加多,就足以應付颱風的風暴潮而不致沖毀,因此10~20個蚵棚堆疊綑綁成一個單位,透過定錨的纜繩固定,因為有繫著纜繩,無須擔心在海床上的漂移。

廢棄蚵棚可以做為生態浮島示意圖。圖片來源:晁瑞光
長期對策:蚵棚觀光
持久性蚵棚與觀光漁業發展:除了一次性的蚵棚使用外,也可以朝向定置、長久的觀光漁業方式發展,如定置漁業一般,投資成本高,但結合觀光、旅遊、水上及水下活動,其價值甚至遠高過牡蠣養殖本身。政府可以與產銷班合作,招商、募集資金整合應用,其設置可以是在生態環礁的內側,水流較平緩安全的區域,因為生態環礁及蚵棚生態的多樣,豐富的生態可以吸引、創造眾多的水上活動。生態環礁與持久性觀光漁業的發展,可以是較長久的計畫,成功大學也研究發展出新式蚵棚,不怕風浪沒有汙染,更可以因應現今氣候無常的影響,讓大家較不用懼怕天災帶來二災害,但現在就要開始計畫開始做,未來才有機會。
只要觀念可以改變,下定決心,我們就可以解決問題。不管是台南市政府,或是漁業署,期待能有積極的作為,現在開始做,5年後,10年後,我們的海域就會不一樣。作者:晁瑞光(台南市社區大學 研究員)2016年04月0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