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飛機穿梭於農田上空,一面監控作物生長狀況,一面將資料傳送雲端,透過雲端運算,進行符合成本與對環境傷害最少的農藥與化學肥料施用分析,以及對水資源最有效的管理,農民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連上雲端,在家也能掌握田間狀況,」這是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對智慧農業 4.0 時代的描繪。
智慧農業為何重要?據推估,未來 10 年有近 11 萬名農友將因高齡退場。
農業試驗所所長陳駿季更指出,台灣小農居多,每戶耕地面積不到 1.1 公頃,突破小農單打獨鬥的困境,就要透過智能生產管理,提升生產效率。
這股新農業革命,藉由新科技工具,如感測、智能裝置、物聯網、巨量資料,整合建構出智農產銷與數位服務體系。
掌握大數據後,農民可根據作物特性分析,調整土壤養分、灌溉行程,安排作物輪作方式等。等產品到消費者手上,掃描包裝上的 QR Code 就能看到栽種作物的自動化環控廠房及採收過程。
善用資通訊的好處,顯而易見。像雲林水林鄉的農友陳建助,種植地瓜和水稻,面積達 70 公頃,但卻是 200 多筆零碎分散在水林的不同田區。過去哪塊地何時灌溉、施肥,都寫在簿子裡,後來雖改用電腦表格紀錄,難免時間不確實,經常無法確定該區域是否已用過藥或施過肥,品質難管控。
透過使用農委會資訊中心「農務 e 把抓」,陳建助將生產過程全登錄,系統亦會根據作物不同,建議工作排程,時間到了還會跳出提醒。
另一項好處是所有過程皆能記錄追溯,助於食品安全把關。
這股「智慧農業 4.0」浪潮,又以無人機,扮演關鍵角色。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簡稱無人機),可執行空拍、資訊蒐集、巡檢、監控等任務,深具商業潛力。
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7 日舉行「國產定翼型無人機交機儀式記者會」,以「熊鷹」為農航所第一款國產定翼型無人機的名稱,宣告農航所的專業航拍進入無人機作業的新時代。
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透露,每當遭逢天災農損,就需要農航所平時累積的航拍圖資進行分析,讓農委會精準掌握災後損失狀況,做出最正確的政策決定。因此他肯定,農航所採用無人機是未來趨勢。
國外 PwC 曾預測 2020 年全球無人機應用市場規模將達 1,270 億美元,涵蓋礦場、通訊、保險業、媒體與演藝、保安、運輸、農業和基礎設施等。其中應用於農業和基礎設施的占比高達七成,包括空拍、噴藥、監測生長等,層面廣泛。
以國內為例,2018 年發生過外來害蟲「荔枝椿象」危害果樹的情形嚴重。苗栗農改場運用無人機施放荔枝椿象天敵──平腹小蜂,可大面積飛行,節省人力與時間,GPS 定位、定量、平均噴灑的優點,成為防治尖兵。亦是智慧農業的實踐。
農識國際總經理陳炤堅關注台灣農業超過十年。他創立農識國識,從事農業整合服務,內容涵蓋從產、銷售、品牌、營運等,協助農企業做策略方法和轉型服務。
他歸納,農業智慧化的方向,是以省工高效的精準田間管理,搭配專家解決系統,找出最佳栽培餵飼方案。他看好,台灣農業不是過去的延伸,運用多元創新技術的導入,成為具未來性的新產業。
陳駿季觀察,智慧農業趨勢不可逆,但也坦言很難一、兩年就有明顯成效,「其他國家都投入百億等級在推動,我們不能不跟上。」他比較。
過去,務農是看天吃飯,未來,農業將可憑「智慧」吃飯!台灣必須加緊腳步跟上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業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近年農民逐漸減少,農業智慧具有分析、蒐集等功能,能幫住農民提高生產效率。
回覆刪除pu101 19
普10116
回覆刪除時代在變,人類的產業活動方式也要跟著靈活變動,而智慧農業便是一種新興的產業活動方式,利用智慧農業的技術,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生產品質
使農業智慧化
回覆刪除提高品質
Pu101 25
普10310
回覆刪除科技日新月異,農業也逐漸智慧化,創新的技術融入農業中
科技結合農業就像老師上課給我們看得影片一樣科技農夫有許多優秀的高知識分子同入農業當高科技農夫
回覆刪除Pu10303
要提高台灣產業競爭力,將智慧技術投入農業是種聰明的方法。
回覆刪除pu1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