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社會/首次題組占比過半 第一題就考勞基法修法

學測首日最後一節社會科考試結束,今年首度出現題組占比過半,另有不少特色考題,包括公民與社會考出虛擬媒體報導引發股票違序、政府管制與憲法及人權等跨單元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單選首題就考出勞團對《勞基法》修法草案有利外籍勞工感到不滿,相當生活化。歷史題也考出坊間俗稱「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非常貼近生活。
闈內高中教師表示,今年史地公三科結合的整合題型考出11題,比去年8題多出3題,可見已是命題趨勢。另也考出學生熟悉的時事議題,如第29題考中美貿易爭端;第61題考柬埔寨近年政經穩定,要考生思考台商應如何擬定最佳因應方案;以及第33題龜山島風向如何影響海岸變位等。
地理科教師指出,今年文字敘述與圖表相片各占12題,分配得宜。其中地理科12題都引用圖表、相片,要考生從多面向去思考並判讀問題,比重占5成。另有部分試題,考生必須結合計算、繪圖等方式才能解題,約占1/6,培養考生要能手腦並用去解決地理問題。整體來說,中間偏易,且具有鑑別度。
公民教師指出,今年社會考科共有17個題組,在整體72題中占46題,相較於去年13個題組、35題,今年是首度題組題占比過半。其中尤以公民與社會考題,有高達8題為跨科考題,考出不少真實化情境題,包括真實事件改寫、虛擬情境等,刺激學生思考。如第12到14題考出一則新聞報導所引發的股市違序事件,屬於虛擬題型。
闈內教師認為,這次試題呈現部分主題出現次數較高,包括人民參政、民法、外部效果與政府管制等,仍有少部分主題未被觸及,包括多元文化、政府體制、政府運作、兩岸關係、行政法及道德發展等。
歷史科教師表示,今年試題各冊分配平均,部分試題有跨冊的情況,試題設計重脈絡、統整及思辨,沒有流於記憶瑣碎的史實,取材廣泛多元、短文、史料、圖表、詩詞及對聯等均入題,不過以傳統的政治軍事類考題居多。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較少著墨的教育題,今年考出2題(第16、19題)。
闈內教師指出,這次試題著重素養導向,以「推論式提問」考驗學生的整合運用能力,如第20題要考生理解文中日本藩士所欲傳達的背後意涵;第22題則以白居易《琵琶行》為題,要考生從詩句中找出文化差異的證據。另有部分題型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歷史推論能力,考生除了需搞懂題幹的內容外,還要進一步推論,否則恐作答錯誤。
試考生認為,題材著重台灣社會現況,考基本概念,但具新意,多情境化題目。如第3題考台灣社會傳統風俗習慣的影響;第38到39題題敘述台灣養蚵文化與土地開發案。公民與社會科多為常見題型,考學生對課本的熟悉度;歷史科考驗學生對陌生歷史資料的判讀能力;地理科圖表判讀題多,考生須對不同氣候的降水量及氣候有判斷能力。整卷試題題文偏長,中間偏難。
2019-01-25 18:16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