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側記/南韓的前瞻眼光 讓危機變轉機

Seedream CEO 鄭在辰表示Seedream是第一個開始試用大數據的智慧...
Seedream CEO 鄭在辰表示Seedream是第一個開始試用大數據的智慧農場,可栽培期間是一般農場的兩倍,生產量是一般農場的三倍,農場現在是三個人管理未來目標是一個人管理。記者蘇健忠/攝影
一提到南韓,多數人第一印象不外乎韓劇、韓星、手機…,「農業」從來不是大家熟悉的面向。這趟出發前,原將重點設定在南韓如何以科技幫助農業因應氣候變遷,但實際造訪後發現,南韓的科技實力固然值得借鏡,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是韓國人面對危機時的未雨綢繆、組織整合力,以及將危機轉為機會的「野心」。
第一站我們先到訪位於濟州島的氣候暖化對策研究所,一開始向研究員提問時,多聚焦在南韓農業受影響的程度、因應策略等,但對方的一句話,打破了我們「氣候變遷=危機」的刻板印象。他認為,換個角度想,暖化增加了作物在南韓種植的可能性,原不可能在南韓生長的熱帶作物,或許有天可以在濟州島成為新興農業。
民間農業組織「韓國女農協會」(KWPA)則透過尋回已逐漸失傳的在地種子,迎戰未來...
民間農業組織「韓國女農協會」(KWPA)則透過尋回已逐漸失傳的在地種子,迎戰未來。對KWPA而言,保存住在地種子,除了因這些種子更能適應氣候變化,更是一份對後代的責任感。記者蘇健忠/攝影
暖化對策研究所研究員金千煥表示,對地處南韓最南端的濟州島而言,暖化失去了一些農業...
暖化對策研究所研究員金千煥表示,對地處南韓最南端的濟州島而言,暖化失去了一些農業優勢,但也帶來新的可能,研究團隊現正挑戰在溫室內種植木瓜、芒果、咖啡等熱帶作物。記者蘇健忠/攝影
這不單純只是「想法」,南韓政府下設的研究單位確實正在嘗試熱帶作物種植,同時推動農民試種,待技術純熟、成本降低後,就能推廣給濟州島所有農民。濟州島因氣候轉變,許多作物如白菜等,栽培地逐漸北移,農業優勢漸失,南韓政府除了順應趨勢,也為濟州島找尋新機會。
除了找「機會」的企圖心,南韓也一直在為未來準備。相較台灣,溫帶國家受到的氣候變遷危機感並不那麼迫切,但擅於運用科技預測的南韓,就已在為未來做準備,環境模擬、健全的農業氣象偵測預警系統,以及規畫作物、栽培地重整等。
反觀以農立國的台灣,雖有豐富的農業人才和技術,但在迎戰氣候上,卻讓人感覺總是在「救火」,而非「準備」,只能在農損後補貼、發放救助金,救急有其必要,但政府不能永遠只停留在救急,需有更進一步的遠見與作為,這才是真正的前瞻。

3 則留言:

  1. 南韓人真的很有遠見,值得學習。

    回覆刪除
  2. 如果台灣也這樣就好了
    J110 17號

    回覆刪除
  3. 正所謂「見賢思齊」,我們是該多學學別人的優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