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漁業要走向室內

八八水災漁損達到41億元,創下20年來新高,其中養殖漁業更是首當其衝。有業者投書報端,指出養殖漁業應該走向室內,學者也指出,運用室內的再循環水閉鎖系統養殖,不僅能避免大量耗水及環境污染,也能改善傳統養殖漁業靠天吃飯的窘境,提高產能。



中華海洋生技公司總經理戴章皇以「石斑產業重建要走進室內」一文投書自由時報指出,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氣候變化劇烈,台灣將非淹即旱;無論「淹」或「旱」,對看天吃飯的戶外魚塭養殖漁業都是打擊,而政府卻打算投入數十億經費、以三年時間重建,是「不可能的任務」。



「比台灣氣候更好,海水更乾淨的汶萊、馬來西亞,近年來早已開始進行室內的高級石斑養殖,」戴章皇質疑,許多東南亞國家都已經懂得避開天候,以高價值的技術門檻養魚,但台灣卻還在進行戶外的「低門檻、高風險」養殖。



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郭金泉則表示,台灣以往為了水產養殖,往往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國土鹽化、侵蝕而喪失國土,除此之外,國人為了嘗鮮,紛紛引進外來種,造成生態威脅。



例如此次八八水災,屏東林邊鄉惡水淹到二層樓,就是因為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結果。



「一味以經濟掛帥而忽略永續經營原則的水產養殖,社會及環境所付出的代價,恐怕不是區區數億美元外匯所能彌補的。」郭金泉教授建議,台灣的養殖漁業應該參考世界潮流,例如使用再循環水閉鎖系統養殖、同一地點輪流養殖(如農業之輪耕)不同水產生物、增加育種投資等。



以「再循環水閉鎖系統養殖」為例,根據農委會網站資料,在室內使用水循環系統,不但可以避免因為風災、寒害所產生的漁損,且因為水循環利用,用水量是傳統流水式養殖的五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產量卻可達20倍以上。【取自Awakening台灣醒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