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海洋交界 台灣水下資源多


大陸與海洋交界 台灣水下資源多


中時 更新日期:2009/10/25 03:01 唐嘉邦/北縣報導



中國時報【唐嘉邦/北縣報導】



文建會推出水下考古特展,是台灣首次舉辦類似展覽,事實上,由於台灣位於大陸與海洋的交界,也是許多航線的必經處,許多專家都認為台、澎一帶海域應蘊藏著豐富的水下遺產,水下考古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台灣位於世界最大陸地及最大海洋的交界,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接觸地帶,也是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會處,在台灣及澎湖海域分別發現許多宋、元及明、清的貿易瓷器。



她說,北縣八里十三行遺址出土過各式文物,其中不只有來自中國的瓷器與唐宋錢幣,甚至還有源自東南亞菲律賓及沙勞越一帶的鐵器及玻璃珠,說明了當時南中國海與台灣、澎湖、南洋、日本及朝鮮間,有著頻繁的海上交通與貿易活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指出,台灣海峽遠從秦朝到明清時代,都是南北兩路必經之處,堪稱是海上絲路。



他說,荷蘭人占領台灣期間經營東亞的航運貿易,並建立環臺灣之航線,荷蘭船與中式帆船載運大陸及臺灣、日本的物品往來巴達維亞(現今的雅加達)。



由於海上風速、潮流及港口地形等變化,對當時仰賴風帆及人力航行的木造船隻是一大挑戰,目前已從中國、荷蘭及英國、日本等檔案中,蒐集超過四百件以上的明清時期沉船紀錄,是水下考古的主要對象。



至於台灣的內陸水下考古,目前發現的有台南縣麻豆鎮的荷蘭時期水堀頭古水道遺址、日月潭水下遺址,以及宜蘭縣河道水面下所發現的淇武蘭遺址等,都是重要的水下文化資產。



黃碧端說,這些文明遺址沉沒於水中後,使得部分船體與殘存物品得以妥善保存,猶如一個封存於海底的文物館,這些水底下的遺物則是現代人研究水下歷史,重建當時生活情形的重要線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