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盲斷層 台灣積極建置新一代地震網

作者吳琍君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6年4月19日 下午3:29
全球近來先後發生多起芮氏規模7以上的強震,包括日本熊本縣及南美厄瓜多等。中央氣象局日前證實,地球已進入第2個地震活躍期,不排除未來5年內,有機會發生規模9以上的大地震。由於台灣今年小年夜才發生由盲斷層引發的美濃強震,因此氣象局正積極建置新一代地震網,可望進一步掌握盲斷層所在,爭取更多應變的時間。
◎規模9強震 恐於未來5年內發生
日本熊本縣及南美厄瓜多先後在台北時間16日凌晨及17日上午,發生規模7.3及規模7.8的大地震,震驚全球。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這次發生的熊本地震是當地500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以往九州附近,包括熊本的東、西、南、北,都發生過規模7以上的地震,只有熊本是空白帶。
郭鎧紋表示,上世紀中期,從1952年蘇俄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9.0的強震開始,短短15年內,全球陸續出現4次規模9以上的地震,以及好幾個規模8.5以上的地震,顯示地球出現第1次地震活躍期。而這個世紀初,從2004年耶誕節過後,發生地震規模9.1的南亞大海嘯開始,2011年又發生規模9.0的日本311大地震,加上其他規模8.5以上的強震至今已發生6起,顯示全球再度進入第2次地震活躍期。
郭鎧紋依據第1次地震活躍期長達15年、期間發生4次規模9的大地震,推估第2次地震活躍期要到2020年才會結束,並且不排除未來5年內再度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
郭鎧紋提醒,全球有9個曾發生地震規模9的地區,包括蘇門答臘、日本南海海溝、日本海溝,堪察加半島、美國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島,還有加拿大溫哥華一帶、南美祕魯與智利北邊交界海岸、和智利中南部海岸,由於地質條件並未改變,未來最有可能再發生規模9的地震。郭鎧紋說:『(原音)所以我們大概2020年之前,不排除還有規模9的地震。那就是過去曾經有發生過規模9的、它的那個構造條件是足以再產生規模9的,那總共有9個地方。都是在一些大海溝啦,因為條件還是相同嘛,就是那個海溝還是很長啊,你那個規模要很大的話,那個海溝要很長,那那邊的構造都非常巨大。你一定很大的構造才會發生很大的地震;你很小的構造,只能發生很小的地震。』
由於一個規模9的地震,釋放能量相當於1萬6千顆原子彈,以及1千個規模7的地震合起來的威力;而1960年發生的智利大地震,規模更高達9.5,相當於釋放9萬顆原子彈的能量。至於2004年規模9.1的南亞海嘯,威力則相當於2萬5千顆原子彈,導致當時整個印度洋有28萬人在這場海嘯中喪生。
◎美濃強震規模6.6 盲斷層所致
不過,郭鎧紋研判,台灣發生規模9的強震機率不大,主要原因是過去台灣本島發生過最大的地震就是1999年規模7.3的921大地震,隆起的車籠埔斷層長約100多公里,因此未來即使整條斷層再度錯動,規模最多就是7.3。
至於今年2月6日發生規模6.6的美濃強震,並非過去發現的潮州斷層、旗山斷層及左鎮斷層錯動,而是位在這3條斷層中間、更深的盲斷層導致。郭鎧紋說:『(原音)我在第一時間就講說,那附近有3條活動斷層,有旗山、左鎮跟潮州,但是都不是這3條活動斷層引起的。因為活動斷層的深度大概就是到地表下10公里,那這個地震根本就15公里,所以是地殼比較深一點的、就不是表層10公里的,是比較深一點的一個地震密集帶所引起的。那我在第一時間就這樣講,那現在大家還是這樣子看。』
郭鎧紋指出,台灣每年規模6以上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8顆原子彈的能量,去年已釋放6顆,還差2顆。今年美濃強震規模6.6,等同4顆原子彈的威力,其中2顆可補去年釋放不足的量,另2顆是今年的量,因此今年還需再釋放6顆原子彈的能量,但是也有可能沒釋放,繼續累積到明年,這樣反而令人憂心。
◎掌握盲斷層 建置「井下地震儀」
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表示,台灣目前已有100多個地震觀測站,地震網密度已足夠,不過由於這些測站多半設在地表,容易受到都會區卡車駛過及風吹雨打的雜訊影響,因此氣象局正積極在地下300公尺深處,裝設「井下地震儀」,以避開雜訊干擾、偵測到更精確的地震活動,進而掌握台灣盲斷層的分布。辛在勤說:『(原音)所以現在有一個新一代的地震網,就是希望把儀器裝到地底下,可以避開一些雜訊,監測到更多的地震。由這些地震就可以看到台灣地底下的構造,到底可能會是怎麼樣,試著去找這種沒有露出地表的地底下的構造,也就是很可能像「盲斷層」之類的東西。那可能再過個3、4年,就會建置一個完整的「井下地震儀」。』
辛在勤指出,建置井下地震儀成本較高,光是挖井到300米深,就要新台幣300萬元,所幸井下地震儀收訊品質較高,因此預計建置75到90個,即可完整監測台灣的地震活動。目前氣象局已完成57個井下地震儀,預計再過3、4年即可建置到70個左右,形成完整的新一代地震網,有助未來大地震發生時,爭取更充裕的應變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