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一第二冊L9之一

本章我們將學習
零售業區位與中地的關係

傳統零售業的區位選擇

零售業物流流程的演變

新興零售業的發展與區位變遷

跨國企業與經濟全球化
第三級產業
定義:指商業與服務業

隨經濟的發展,其型態、經營方式產生變化

  商品與服務多樣化

  營業場所規模擴大

  朝向連鎖化經營的趨勢
第9章 零售業與跨國企業

第一節
       零售業與中地

第二節
      零售業的發展與區位變遷

第三節   跨國企業與經濟全球
          化
第一節 零售業與中地

     零售業的定義

     零售活動與中地

     商業區與商圈
1.1 零售業
零售業屬於第三級產業活動之一,提供消
 費大眾日常需求的商品
是分布最多的第三級產業
傳統的零售業:
 攤販、雜貨店、傳統市場、百貨公司等
新興零售業:
 便利商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等

1.2 零售活動與中地
1. 商店的經營有其必要的成本,因此
   要維持商店營運也需要一定程度以
   上的空間範圍
2. 不同零售業的銷售範圍,視所販售
  的商品等級而有不同

3. 商品的等級
         低級商品    高級商品
 價格          低        高   正
消費需求量        大        小
                          反
購買頻率       ...

4.中地
 定義:提供商品與服務的地點
 中地與都市的差異
       相同處        相異處

中地           僅提供商品與服務,不含製造業
     提供商品與
     服務的地方
都市           除中地機...

5.中地等級
            低級中地   高級中地
提供商品或服務等級    低      高   正

商品或服務的品項     少      多   正

 消費者購物範圍     小      大   正

相鄰兩中地間的距離 ...

6.中地理論及其假設
由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徒勒於1933年提出
解釋人類消費行為及都市分布的空間規律
基本假設:強調距離的重要性
  將地表環境到處相同(氣候、地形、資源)
  居民特質相同(分布、能力)
  • 消費者追求以最小成本...

7.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
1) 商品圈:消費者願意到中地接受服務的最
   大距離(即為市場區域)
           消費者甲的總支出為a,
           乙的總支出為a+b,
           距離越遠消費者支出越多
     ...
商品圈
設平原上每一居民每星期願意買豆腐的金
 額為30元,豆腐的市價為5元/塊,往返的運
 費為2.5元/km,則豆腐的商品圈為?




      (30-5)/2.5=10

商品圈
              購買量=0


      購買量=1

7.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
2) 商閾:維持中地正常營運的臨界距離

  商店性質:即商店等級高低與商閾大小成正比

  人口密度:

  • 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商閾較小

  • 人口密度與商閾大小成反比
商閾與商品圈的關係




 賺錢   不賺不賠   賠錢→倒店

7.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
3) 市場區域的演變六角形市場區的形成

     商品圈>商閾,吸引更多生產者



     更多生產者加入,中地會布滿整個區域


      有消費者無法得到服務
     商品圈=商閾,形成圓形相切的市場區域

7.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
3) 市場區域的演變六角形市場區的形成

            彼此相切的圓形市場區無法滿足所有
            居民的需求,因此中地的市場區擴大
            而重疊

           重疊...

8.中地等級與階層
中地的等級愈高,市場區域就愈大
當一個地區擁有各種等級的中地時,
 這些大小不一的市場區域就會重疊在
 一起,形成有秩序的空間階層關係

9.中地理論的貢獻
解釋人類行為及都市分布的空間規律性
為人類活動的空間分佈,提供了一個最有
 效率的參考指標六角形的市場區域
地表的實際環境複雜,中地理論所提出的
 空間規律,在現實中不容易見到

1.3.1 商業區的定義與區位
1. 定義:由眾多店鋪組成
2. 區位:
  易達性較高的交通路線匯聚點附近,人潮多、
  商店密集,常成為為最大的商業區,如:火車站

  重要交通幹線沿線或交點附近,也常形成較
  小型的商業區

1.3.1 商業區的定義與區位
3. 商店群聚之因:
  節省補貨運費等成本
  吸引顧客一次購足、多樣選擇

4. 土地利用:多層化(∵地價高)
5. 規模:大都市商業區大且多;中、小型都市
 則較小而少

資料來源:光影記事,臺灣印象─第一天,2005,2006年11月取自:http://www.littlelittle.org/blog/?p=58

1. 出自德國地理學家  克里斯徒勒  ( Walter Christaller) 2. 假設: (1) 地表 -> 均質平原 ( 原料到處都有且售價一致 ) 、只有同一性質的交通工具、運 費率相同 (2) 居民 -> 均質。生產者追求最大利潤...

4. 中地等級: (1) 中地:提供服務的據點 (2) 中地物:中地提供的 商品與服務 依價格和購買頻率來區隔不同等級 產品等級與市場區域的關係 * 高級中地提供低~高級商品;低級中地址提供低級商品 ▲ 商品供應量與需求量關係示意 商品等級 產...

5 、中地分布: ( 假設商品圈 = 商閾 ) 有顧客未被納入服務範圍 市場區域互相重疊 消費者以最小代價選擇較近的中地購物,重疊區被平分 1 、經濟活動最具效益的分布方式 2 、不符合現實,但可列為追求的目標 ( 例如:地方生活圈 )

市場原則下的空間分布 ▲   k = 3  的中地體系分布圖 中地等級  A>B>C 中地數量  C>B>A
1.3.2 商圈
多數店鋪集合的地方稱為商圈
如臺北市Sogo商圈
 、臺中市逢甲商圈
 、高雄市三多商圈等

第二節   零售業的發展與區位選擇

       傳統零售業的發展

      零售業的物流及其演變

       新興零售業的發展

       零售業的區位變遷

2.1 傳統零售業的發展

            2.1.1
            雜貨店



           傳統零售業

   2.1.2             2.1.3
  傳統市場              百貨公司

2.1.1 雜貨店
              雜貨店


       •提供需求頻繁的日常生活用品
  形成
       •此類商店普遍存在

     •商品等級較低
     •商品種類較少
  經營
     •市場區域較小
  特...



5 則留言:

  1. 現在零售業的發展 讓生活更加的便利pu103 18

    回覆刪除
  2. 現在買東西真的很方便 普10348

    回覆刪除
  3. 現在的零售業發展越來越好 我們買東西也越來越方便 普103 31

    回覆刪除
  4. 以前我都不知道商品圈與商閾的關係 但現在我懂了
    pu10246

    回覆刪除
  5. 原來商品圈和商閾有這麼大的關係 普102 4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