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台灣生態 NGOs強推八面向改革

保護台灣生態 NGOs強推八面向改革

2016-04-17 20:14 台灣醒報 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

積極朝非核家園邁進!422世界地球日前,全國NGOs環境會議今年首增海洋政策議題,17日於會議上呼籲政府重視島國的海洋發展,同時也延續探討永續發展政策制訂、國土規畫美學、國會立法與監督、棲地與動物保護、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能源政策、環境公害防治等共8大面向。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17日於環境會議上提出永續政策的發展應分為短、中、長期。從短期來看,他建議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執行長應改由非政府官員擔任;中期應強化永續發展委員會的決策、監督及考核功能;長期則要考量環境、社會、經濟基本法的立法,此外還要落實農地農用。
開放公民參與檢核
國土規劃環境美學小組指出,道路開發、河川治理推動等公共工程,應開放公民參與檢核,工程資訊也要公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表示,我國接下來不應再以開發為主要發展模式,國家預算中經常門和資本門的比例應從原本的7:3微調至5:5。
國會立法與監督小組則提出建立雲端交流平台,將實際法案及預算資訊納入平台內容,邀請專家學者及民代公開討論。此外,政策評估及行政程序應納入生態經濟學觀點;開發效益的營收應納進生態成本和災害成本。
看守台灣協會表示,政府應考量空氣汙染下環境的外部成本,並對此徵收空汙基金,對於違規廢物再利用(如:爐渣)的情況應加重罰則,從源頭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而不是在後端加強管制。
原民自治環境美學
「政府應還原部落主權,國家瓦解了原住民的家園和部落主權、扼殺生態環境人才,應還給原住民自我治理的空間。」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小組認為,「原住民有自己的環境美學,全台有800多個原民部落,管理生態的智慧不應該是依循國家體制,而要考量原住民的傳統、對土地的敬重。」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則針對能源政策的提案說,希望到2025年政府能負荷25%再生能源的智慧電網藍圖,中央政府每年應提升5%比率在公共空間的再生能源及節能設施設立,如:公共建築的屋頂設置太陽能板。並且政府應提供對公民電廠的友善環境。

原住民傳統領域守護小組認為,政府應將部落主權還給原住民。(photo by 中央社)

李遠哲談電價:蔡說不漲 不適當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上午出席環保團體共同舉辦的「2016全國NGOs環境會議」,以「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趨勢」發表專題演講。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中,以《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趨勢》為題演講,他在會中指出,準總統蔡英文說不漲電價並不適當,因為這些從地底下來的燃料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造成PM2.5等疑慮,蔡英文有必要將這些負面效應都納入考量。
李遠哲說,他曾對蔡英文做過包括再生能源等建議,蔡英文說她的團隊在研究;但李遠哲指出,這就是在「踢球」,「身為執政者,應該提出完整政策」。
李遠哲指出,台灣每年給化石燃料200億台幣的補貼,談油電價格時都不談汙染,把空氣當成免費,但若這補貼是做再生能源的研發等,效果會很不一樣,強調台灣若這點不改,燃料產生的負面效果不能改變。
他表示,若把全球暖化、空氣汙染等影響納入考量,化石燃料補貼的代價為每年一兆台幣,每人每年平均4萬3000元。
他質疑,全球都說要在2070年或205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到0,但台灣能源目前工業使用高達38.16%,住宅僅10.88%、交通11.89%,跟美國狀況很不同。再加上台灣每平方公里人口630人、美國是30人,如此多人又消耗這麼多能量,台灣完全沒本錢像美國那樣說要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應正面面對問題,否則未來無法生存。
李遠哲指出,關鍵在於石油工業目前都是全民納稅在資助,所以談轉型很重要的是要面對這點。他認為各界應一起來逼政府不能再鼓勵生產、消費、發放消費券等,包括航空城等都是不當政策,大家應一起面對現在窘境,他也會繼續在民間扮演監督角色。

島國仰賴海洋 民團促設海洋部

林亭妤 2016/04/17 18:30 點閱 51 次
民間團體17日於全國環境會議上決議,新政府務必成立海洋部以專責處理台灣海洋業務。(photo by users sebadelval on pixabay)
民間團體17日於全國環境會議上決議,新政府務必成立海洋部以專責處理台灣海洋業務。(photo by users sebadelval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我們要的不只是『年年有魚』,還要有海洋部專責處理海洋事務。」台灣海龍王愛地球協會理事長林愛龍17日於「全國NGOs環境分組會議」上表示,希望新政府6月成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年底成立海洋研究院,2年後再將海洋委員會改組為海洋部。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上指出,海洋相關部門務必獨立分離出來,並且隸屬政府行政最高層才有用。他表示,現在的海洋相關業務處理單位東一邊西一塊,沒有統籌的機關,也沒有基本的固定預算,顯示目前政府還沒有意識到台灣身為海島國,海洋的永續經營至關重要。
林愛龍表示,新政府務必於上任後加緊腳步籌辦海洋委員會及海洋保育署,讓海洋委員會專職處理海洋產業管理、航運船舶港口管理;讓海洋保育署具備直接的規劃權及執法權,與海巡署明確分工查緝走私漁船。
「另外,目前各類海洋保育的罰款,全數進入國庫,而沒有用在海洋生態的復育上。且環保署明明有很多資金,卻完全沒有撥給海洋相關部門。」林愛龍直指,未來海洋保育署也要有基本的「海洋保育基金」,讓罰鍰專款專用於海洋生態的復育、海洋汙染防治等面向。
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徐承堉也強調,現在近海漁業的管理岌岌可危,「我們的沿海因為消費者踏足汙染、架設漁網不當濫捕,其實快沒有魚了,現在吃的魚多來自養殖、遠洋、進口漁業。」他說,除了加強海洋保護區的劃設,還要嚴格管理漁網的放置,以免誤捕鯨豚。
徐承堉說明,如果有預算,其實海洋生態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海洋教育目前在環保署裡是很小的議題,政府若不幫忙宣傳,怎麼喚起國人的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