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羅興亞人現場 】40萬難民湧入 世界最窮的孟加拉承擔不起
親臨事件現場的初始目的,無非為了尋找某個答案,一旦置身其間,往往得到的卻是更多不解的問題。羅興亞人本身已有太多難關,如今就連收容他們的孟加拉,恐怕也對自己救助者的角色充滿困惑。
遊民沿街或坐或臥著
自從上月底,落居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遭緬國軍方報復性攻擊(羅興亞武裝組織先行攻擊緬甸軍基地),隨即導致大批羅興亞人越境逃難至鄰近的孟加拉,迄今已有近40萬羅興亞人避禍於孟加拉南邊的柯克斯巴札爾(COX’S BARZAR)。在國家境內尚有多個貧平民窟,即便首都達卡,夜晚舉目仍見沿街或坐或臥的遊民時,孟國此刻又多了幾處相較之下環境更加惡劣的難民營。
今天之前,有外媒曾質疑孟國政府為什麼不能以更好、更有效率的方式安置羅興亞人,結果被孟加拉總理謝赫·哈西娜反問:如果發生在你們自己的國家,你們能做得更好嗎?
確實,以孟加拉今天的國家條件,你很難再苛責它能以什麼樣的措施去減輕羅興亞人的悲劇。
孟加拉國際機場的旅客接駁公車,是全無空調的老舊公車。(市區同款車型/攝影:李濠仲)
扮演國家大廳的達卡(孟加拉首都)沙阿賈拉勒國際機場,具體而微透露了這個國家面對難民問題,必然是力有未逮。直到今天,他們還是以全無空調的老舊巴士作為班機和航站間的旅客運輸工具,儘管在出入境手續上,孟加拉人表現出了當地特有的溫和、友善和同情心,以及對制式文件表格填寫的嚴苛要求,卻對極其低落不堪的辦事效率無感,正是標準不合時宜的行政體系典型。
這不能怪他們,1971年甫獨立的孟加拉,一切還在學習,學習如何操持一個人口逾億的國家,整個國家行政系統確實還處於摸索階段,以先進國家的標準衡量他的優劣並不公平;但問題就在於當他們也遭逢和先進國家相同程度的挑戰,就不會是下修標準就能被接受的了。
敘利亞人奔富裕歐洲
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大量敘利亞人紛紛逃往歐洲,一波接一波的難民潮,終究造成2015年所謂的「歐洲難民危機」,原本持寬容主義的歐洲各國,無不對收容難民改行相對縮的政策。
為了搜救偷渡難民,使其免於葬身大海,義大利政府曾經每月花費900萬歐元執行任務,沒多久就在財政拮据下不了了之,雖然之後由歐盟接手這項工作,卻大幅縮小了搜救範圍,英國更是斷然否定搜救工作的道德訴求。在在顯示難民問題愈形棘手。只是,儘管如此,仍阻止不了敘利亞人前仆後繼前往富裕的歐洲找尋生路。
依循文明社會人道主義的道德召喚,歐盟國家為難民收容自然付出不小代價。
行走在人口密度堪稱全球最密集的達卡,映入眼前的一幕,任誰都很清楚,歐洲處理難民的方式,此地一切概不可行。(攝影:李濠仲)
以難民收容的主要國德國為例,根據德國官方估算,難民申請的高峰期,他們手邊曾出現加計100萬的難民申請數,如此一來,德國每年至少必須在他們身上花費120億歐元。德國2016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4兆,也就是他們每年得將生產總值的0.3%用在解決難民問題上。
然而,愈落後的國家處理難民的開支預算比將會愈高,套用在孟加拉,其比重近乎國民生產總值的10%。孟加拉當然支應不了這樣的開銷,也可以想見,羅興亞難民今天在孟加拉所獲待遇,絕對遠不如同樣面對流離失所命運的歐洲難民。
軟硬兼施遣回原生國
2015年,歐盟收到難民的申請案件有40萬件。光過去這1個多月來,就有超過40萬的羅興亞人湧入孟加拉境內,而且他們全是「搏命搶灘」,先進文明國家吃不消的事,孟加拉只能硬吞下來。
這就是橫梗在前的嚴肅課題,孟加拉有什麼條件收容那麼大量的難民?
進入本世紀以來,孟加拉的經濟成長率平均雖然維持在6%左右;可是1.6億人口的平均國民所得,卻僅有1500美元(2017年統計),國家貧困率有3成,有1成人口被歸類為赤貧,孟加拉還能撥出多少經費,去支應仿照歐洲難民待遇的金援?至於歐盟國給予的援助,也僅僅是維持一個人基本生存(尊嚴)的支應而已。
以孟加拉今天的國家條件,你很難再苛責它能以什麼樣的措施去減輕羅興亞人的悲劇。(攝影:李濠仲)
不僅德國,其他收容難民的歐洲國家,多已深覺自身不堪負荷吃重的人道救助。
給予難民最優渥待遇的丹麥,早已立法通過腰斬每月支付的難民津貼,前年底還通過一項頗具爭議的立法,同意丹麥政府有權沒收難民一定限度的財產,好作為他們在丹麥食宿費用的補償。瑞典政府也跟進緊縮,嚴格規定難民若想家庭團聚,申請移居瑞典的難民親人,另外得出具財產明細,以證明個人有能力負擔日常生活開銷,不必依賴官方福利政策。
這些歐洲國家爾後相繼祭出強制遣返難民的手法,並以經濟馳援為籌碼,迫使難民的原生國家接受他們的人民被遣返回國,例如瑞典以減少金援向阿富汗施壓,德國則用同樣的方式要求北非。再者,或許另以花小錢省大錢的方式,提供難民返鄉機票和一定數額的生活資助費,鼓勵難民自願離開。德國開先例,挪威繼之起而效尤。
緬甸爛攤子丟給孟加拉
步出孟加拉國際機場,行走在人口密度堪稱全球最密集的達卡,映入眼前的一幕,任誰都很清楚,歐洲處理難民的方式,此地一切概不可行。
逃離緬甸的羅興亞人,如今是把希望寄託在人均所得千餘美金,尚有貧民窟,滿街電動三輪車、人力拉車、流離失所的遊民、景貌嚴重落伍的都會,且儼然自顧不暇的國家之上。此地國力,使得難民如羅興亞人者,得到的原來只是稍微優於野生動物的生活而已,比起歐陸的難民遠遠不及,「人道」其實並不真正存在。
對孟加拉來說,關於協助羅興亞人的人道責任,當然是不可承受之重。不過幾年之前,孟加拉還是個平均4000人才有一張醫院床位,每3000人才有一名醫生救助的國家。與其說孟加拉「收容」了將近40萬逃離自緬甸的羅興亞人,實則是孟加拉政府根本無力拒絕一條一條人命翻山越嶺、穿林渡水而來。緬甸不想負擔的成本,就在一場衝突中,硬生生轉嫁到孟加拉頭上,甚至變成了這個國家無以撐持的責任。
自本月初,已有多國記者、外交人員、救援組織親臨前往孟加拉難民營,相信他們看到的不只是羅興亞人的悲劇,或者亦會對苦撐待變的孟加拉生起等量的同情。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孟加拉除了要管理他們過億的人口以外,還要再收留難民。真的可憐。
回覆刪除Pu20144
覺得他們很可憐,孟加拉也面臨了難題。
回覆刪除普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