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也搞錯 台灣洋名「福爾摩沙」不是葡萄牙取的

2017-09-08 02:48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不管是教科書或文章評論,皆言之鑿鑿指出,16世紀葡萄牙船員航經台灣海岸時,從海上遠眺,發現高山峻嶺、林木蔥鬱,不禁高呼:Ilha Formosa!Formosa乃葡萄牙語的「美麗」。從此,福爾摩沙成為西方人指稱台灣的專有名詞。
「解碼台灣史」顛覆許多台灣史的迷思。圖/遠流提供
「解碼台灣史」顛覆許多台灣史的迷思。圖/遠流提供
然而,這其實是一場美麗的錯誤,一種沒有根據的說法。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翁佳音在新書「解碼台灣史」中指出,遍查16到17世紀的外文文獻,根本沒有葡萄牙人驚嘆美麗之島的證據。
絕大部份葡萄牙文獻指稱台灣本島為Lequeo pequeno(小琉球)。1580年代,西班牙人的航海誌才出現As Ilhas Fermosas(美麗諸島)一詞,比葡萄牙人更明確地以福爾摩沙來指稱台灣本島。
翁佳音指出,此一「謠言」應來自1970年代,一部台灣史的專著寫道:「葡萄牙人航經台灣海峽,遙望台灣,樹木青籠而美麗,乃譽之為美麗之島(Ylhas Formosa),於是台灣之名,遂廣播於世,而啟歐人覬覦之心矣。」
根據史料,確實有一幅由葡萄牙王室製圖家Lopo Homem於1554年繪製的海圖,將把北回歸線以北、一個狀如變形蟲的島嶼標名為Fremosa。研究者分析,葡萄牙耶穌會士於1543年左右到日本,自此之後,葡萄牙船隻陸陸續續從澳門經過台灣海峽前往日本,船長或水手途中可能看到並紀錄下台灣這座美麗島嶼,Homem參考這些航海紀錄而標誌在地圖上。但這座島嶼是否為台灣,仍缺乏證據。
亦有論者認為,葡萄牙船員驚喊福爾摩沙的紀錄,可能是16世紀80年代,曾當過充任葡萄牙船水手的荷蘭人林氏侯登航經台灣海峽時所寫下。 但根據史料,林氏侯登在印度擔任大主教書記(1583-1588)期間,遊跡並未越過東南亞,他返國後想由北極到東亞,也未成功。亦即,他根本不曾經過台灣。
倒是林氏侯登,曾於1590年代將葡萄牙、西班牙祕密航海資料譯為荷蘭文,編輯成《東印度水路誌》。其中第54章是1584年西班牙船長、航海家Francisco Gali在中南美洲、菲律賓、澳門、日本間的航海誌,提到As Ilhas Fermosas(美麗諸島)位於北緯21¾度。由緯度來看,這是台灣本島。這也是史料中首次明確將台灣稱為福爾摩沙的記載。
翁佳音認為,「葡萄牙人航經台灣驚嘆美麗之島」,誠屬無中生有,積非成是。此次釐清誤解,「雖然少去一聲驚嘆,但並無損於吾人共同認知的美麗之島」。
未來若要撰寫教科書,應改成以下說法:1554年,葡萄牙航海家在一幅世界地圖上,畫上一個像變形蟲的島嶼,標記為Fremosa;1584年西班牙船長航經台灣時,首次在其航海誌形容這個島嶼為As Ilhas Fermosas,西班牙人後來繪製一幅地圖,將台灣稱做Hermosa(艾爾摩沙);1624年荷蘭人來台以後,則改稱Formosa──福爾摩沙,從此成為西方世界對台灣的定稱。

6 則留言:

  1. 福爾摩沙居然不是葡萄牙人取的,是西方對台灣人的稱呼J11027

    回覆刪除
  2. 原此來如,現在才道知,😮😮,不過台灣可不是變形蟲

    回覆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一直都以為是葡萄牙取的,看來課本寫錯了
    國110 10

    回覆刪除
  6. 福爾摩沙居然不是葡萄牙人取的,而是西方對台灣人的稱呼,沒想到教科書也有寫錯的一天j108 8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