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特區30年 對台交流搶先機




中國時報【藍孝威╱廈門報導】


廈門經濟特區從一九八一年成立至今,邁入三十而立之年。廈門藉由立足海西的地理環境,充分發揮對台「五緣」優勢,大力拓展廈台經貿合作和各項交流交往,在大陸對台工作中扮演的橋樑作用日益重要。


為發揮台商投資區的優勢,廈門積極推進與台灣在先進製造業、金融、服務外包等十個方面的對接與合作,成為全大陸首個國家級對台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對台體育合作交流基地,成立全大陸首個海峽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建立了廈門閩台農業高新技術園區、閩台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閩台花卉高科技園和台灣種苗繁殖示範基地等。


二○一○年廈門對台進出口總額六三.七八億美元,在大陸東南沿海城市中名列前茅,台灣是廈門市第二大交易夥伴。「廈門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規模占全大陸第一,二○一○年廈門進口台灣水果五九六三噸,居大陸各口岸首位,成為全大陸最大的台灣水果集散地。


廈門被列為首批兩岸包機直航點、海上直航口岸、通郵封發局。廈門與澎湖、台中實現首次兩岸空中直航;大陸十三個省居民赴台旅遊經廈門「小三通」航線,讓廈門成為兩岸客貨往返的主要口岸和黃金通道。金廈小三通航班現增至每日卅六班,實現行李雙向托運,自二○○一年開通金廈客運直航以來,累計運載旅客五八○萬人次。


廈門更獲准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君龍人壽保險公司在廈正式開業,成為台資金融服務業進入廈門的第一家保險法人機構;台灣富邦金控借道香港富邦銀行正式入股廈門銀行,成為第一家參股大陸銀行的台資金融機構;統一證券在廈設立代表處,廈門還成為大陸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廿個試點城市之一。


廈門衛視赴台駐點獲批,閩南之聲廣播和台中廣播聯合製作的兩個節目在台中地區落地播出。廈台基層政黨交流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全大陸率先實現市政府、市政協代表團赴台參訪,率先實現兩岸區級基層政黨交流。廈門已成為兩岸文化和民間交流最熱絡、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三通擴大交流 廈門經濟騰飛





中國時報【藍孝威╱廈門報導】


上周五(廿三日)晚間八時五十五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飛抵廈門的廈航MF858航班降落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來自馬來西亞的乘客梁麗君在通關入境後,驚喜地收到一束鮮花:她幸運成為廈門機場今年第兩百萬名出入境旅客。


廈門機場是全大陸第一個利用外資修建的機場,落成啟用廿八年來,年度出入境旅客人數成長兩百多倍。機場官員分析,大陸居民出境熱、兩岸交流不斷擴大、歐洲航線開通,是今年廈門出入境旅客破兩百萬人次的三大主因。


隨著兩岸「大三通」的開啟,廈門機場二○○九年起展開與台灣天天空中直航。二○一一年六月、七月,廈門增開至澎湖的旅遊包機廿六班次,九月首次實現與台南的空中直航。隨著兩岸直航航點、班次不斷增加,加上大陸赴台個人遊的正式啟動,二○一一年全年廈門機場出入境台灣旅客人數預計將達卅六萬人次,比二○一○年增加八萬餘人次。


廈門的經濟騰飛,不僅表現在空運方面。三十年來,在「以港立市」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廈門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了經濟特區、保稅港區、台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如今,廈門已經成為境外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大陸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做為經濟特區,大陸國務院同意廈門繼續發揮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試驗區作用,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先行試驗金融領域重大改革措施,為廈門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礎。


廈門還獲得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國家低碳行動城市試點、國家三網融合城市試點、兩岸食品和物流產業合作試點城市等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此外,行政審批、投融資體制、醫藥衛生體制、文化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的進展,特區發展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拓展。


挾經濟特區優勢,三十年來,廈門市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地區生產總值(GDP)從一九八一年的人民幣(下同)七.四一億元增加到二○一○年的二○六○.○七億元;GDP在二○○五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在二○一○年突破兩千億元,卅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十七.四%。


廈門,這個從荒地起步,邁入「而立之年」的經濟特區,已由昔日的海島小城,成長為大陸首批文明城市和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