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去留 各方生歧見
法新社 – 2011年11月29日 下午2:35這次最重要議程是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命運。京都議定書是唯一制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全球條約,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底到期。
開發中國家要求京都議定書下的富有國更新對2012年後的碳排承諾,卻遭這些國家拒絕。
氣候大會將揭幕 京都議定書存廢成焦點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1年11月28日 下午1:18新頭殼newtalk 2011.11.28 孔德廉/綜合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7次會議及《京都議定書》第7次會議,28日在南非第二大工業城市德班(Durban)舉行,將近2百個國家參與,一同就全球環境問題做討論,各國代表並將對爭議已久的《京都議定書》存廢問題進行激烈辯論。
此次會議的重點在於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於明年到期,而是否會有第二期承諾,甚至《京都議定書》本身的存廢都是討論重點;因為《京都議定書》是目前唯一保護氣候的協議,它替各個已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定目標,並要求各國履行,這也使得這次的德班大會被視為是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
自2001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之後,各國針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取得相當的進展,因為根據2009年哥本哈根的氣候會議要求,已開發國家必須對開發中國家提供環保援助,以支持他們開展減緩氣候變化行動,首先是在2012年前提供3百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接著到2020年,已開發國家每年要對開發中國家提供1千億美元資金。
而針對減少碳排放及提供資金技術援助開發中國家這兩個核心目標,各國卻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實際上也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其中,日本甚至在2010年的坎昆會議上公開反對《京都議定書》,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加拿大、美國、澳州、俄羅斯也明確希望能夠廢除《京都議定書》,已開發國家的態度讓這次的德班大會蒙上一層不樂觀的陰影。
除了美國外,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中國在《京都議定書》的存廢上,也扮演了關鍵角色。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指出,德班氣候大會成敗關鍵還是在已開發國家的態度,德班會議應該落實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機制安排,徹底體現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區別的「三可」(即可報告、可檢測、可核實)原則,才能讓《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期承諾順利上路。
富有國表示,除非中國大陸和美國受類似限制規範,否則這類承諾是愚蠢之舉。中國大陸為開發中國家,但未受京都議定書目標規範。美國則是在2001年退出議定書。
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在渥太華表示:「我們不會承諾第二期議定書。」他要求提出「新國際協議」,納入所有主要碳排國。加拿大電視公司(CTV)指出,加國12月會正式退出協議書。
歐洲聯盟(EU)則是最後一個聲援京都議定書的已開發國家集團。
歐盟願意進入第二承諾期,但條件是所有主要碳排國支持完成1項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氣候合約,時間或在2015年以前。而京都議定書也可納進這份合約中。
但美國主要談判者潘興(Jonathan Pershing)則表示:「投身任何法律形式前,我們想更了解這種協定的內容。」
他也表示,大型新興經濟體無意提高2020年前的各項承諾,而且「說老實話,就我所知,歐洲也一樣」。(譯者:中央社蕭倩芸)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