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專欄/林載爵】
|
每一條河都牽連著戰爭與和平,權力與鬥爭,野心與利益。人事滄桑,世局變幻,在滾滾流水中,不斷演繹。圖片來源/udn 讀書人 |
|
如果沒有人特地提醒,我們大概都不知道台灣由北到南二十一條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積共約四千多平方公里,佔台灣面積百分之六十八點四,換句話說,台灣的平原地區幾乎都在河川的覆蓋之下。這個驚人的數字,說明了河流在台灣自然與人文歷史上的重要位置,從最早的住民開始一直到今天,北台灣的淡水河、大安溪,中台灣的濁水溪、大甲溪,南台灣的曾文溪、高屏溪,東台灣的卑南溪、秀姑巒溪,幾乎主宰了台灣住民的命運,不是開發的源頭,就是阻隔的關鍵,不是帶來賞賜,就是引起災難。大部分的時候,我們說他們是母親的河,有時候我們也說他們是毀滅之河。
|
書名:《川流台灣 福爾摩沙水經注》 作者: 陳世慧、田哲榮、林日揚等 出版社:經典雜誌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
|
每一條河都牽連著戰爭與和平,權力與鬥爭,野心與利益。人事滄桑,世局變幻,在滾滾流水中,不斷演繹。台東的卑南溪將台東劃為兩半,南北兩岸,沿著溪流,從早期卑南族、阿美族、布農族的相互合作與抗衡到後來與閔、客人,以及清朝政府、日本政府的合縱連橫,不知寫下了多少戲劇。
有關河流的故事,過去曾經出版過一些作品。林明峪的《淡水河的故事》(聯經,1986)是有關淡水河的最早一本著作,現已絕版。接著有林文義的《母親的河:淡水河記事》(臺原,1993)。三年後,康原也出版了《一條河的生命史:尋找烏溪》(常民文化,1996),紀錄台中烏溪的興衰起落,也已絕版。2009年,《經典》雜誌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勘查,從出海口到源頭,逐一上探十二條台灣河川,出版了《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經典雜誌,2009)。以上作品,大體以河川的變遷,生態的破壞,懷舊的抒情,掌故的敘述為主,在敘事與議論之間,抒發對自然、歷史與人事的感嘆。
|
書名:《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作者:張素玢 出版社:衛城出版 / 島嶼新書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11日 |
|
最近張素玢教授出版了《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衛城,2014),為濁水溪寫下了一本深入、周全的專著。濁水溪全長186.6公里,流經嘉義、南投、彰化,進入雲林後,成為雲林的主流,是台灣最長的河川。這本書談到三百年來濁水溪的地理環境、地質結構、水資源利用、水災害防治、與經濟作物栽培的變化與發展。更有趣的部分是因濁水溪的開發與利用,所延伸出來的土地爭奪,以及日本殖民時期,在勞力、資本、統治者強力徵收的交錯影響下,台灣人與日本人、資本家與農民所產生的種種衝突事件。這些農民運動事件持續至一九八0年代以來,因大型石化工業、科學園區進駐濁水溪下游所造成的反六輕、反國光石化、反中科四期的社會運動。河流與社會的關係在本書裡做了很好的呈現。作者說,三百年的濁水溪還留下了未解的南岸、北岸的差距與工農相剋的歷史難題。因此,讀者或許也想進一步知道,過去一段時間,政治上藍綠版圖何以以濁水溪為界?
有關河流歷史的著作,我至今最喜愛的還是法國年鑑學派的啟蒙者費弗爾(Lucien Febvre)在1935年出版的《萊茵河:歷史、神話與現實》(遼寧教育,2003)。他以廣泛的文獻,堅實的研究,融入個人的感情與動人的文筆,為這條歐陸紛爭源頭的大河寫下了一部視野開闊的歷史。他的主題是一條邊界是如何形成和消失的?在民族主義當道的1930年代,他利用這本書大聲說出:將邊界深深地刻在土地上的,既非士兵,也非大砲,而是被煽動的激情和仇恨。萊茵河是一條聯合各個民族的河流,那個國家敢說萊茵河僅僅為它所獨有?他說:萊茵河的大歷史是一部思想史。思想與障礙、邊界、城堡和王朝沒有多大關係。它可以自由地在整個河谷地區傳播,由風從阿爾卑斯山把它吹到大海,它是生活、團結和文化的因素。這就是大河的大歷史。
|
讀‧書‧人專欄特約作家-林載爵。圖片來源/林載爵提供 |
|
專欄作家簡介
林載爵
生於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村。台灣著名出版人,現任聯經出版與聯合文學雜誌發行人、上海書店董事長。曾任教東海大學歷史系,哈佛大學訪問學人,長年關心文學及人文著作的出版。
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時因在台推廣台法文學交流,2011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騎士勳位。2012年獲頒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
延伸閱讀》
推薦書/《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推薦書/《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