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二第三冊L2東北亞補充資料~東北亞

第二、三章:東北亞(一)、(二)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東北亞
環境特色
島弧、半島
1.          能分析東北亞自然環境及生活的關係
日、韓的經濟發展特色及世界經濟地位
東北亞經濟圈、跨國企業、泡沫經濟
1.          能解釋戰後日、韓經濟高度發展的原因
2.          能了解日、韓產業結構的變遷及面臨的問題
3.          能分析日、韓在世界及亞洲的經濟實力
觀光資源及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觀光資源
1.          能分析東北亞觀光資源
2.          能說明東北亞文化產業特色
一、區域概況

日本國旗北韓國旗



國名
日本
大韓民國(南韓)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
國旗

面積
37.7萬平方公里
9.9萬平方公里
12.0萬平方公里
人口數
1億2558萬
5125.9萬人
2515.5萬人
首都
東京(Tokyo
首爾(Seoul
平壤(Pyongyang
人均GDP
38,894
27,538
583
HDI
0.903
0.901
0.618
時區
UTC+9
UTC+9
UTC+9
(一)   位置
(二)   地形
1.          日本群島
(1)       由眾多島嶼所組成,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琉球群島…等,為東亞島弧的一部份。
(2)       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等板塊的擠壓處,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       多新褶曲山地,山多平原少,農業發展受限,以漁業、海洋貿易為主。
(4)       關東平原、濃尾平原、近畿平原為人口稠密區,形成大都會區。
(5)       礦產種類眾多,但總量不多,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2.          朝鮮半島
(1)       北部的蓋馬高原與東側的太白山脈形成主骨幹,支脈向黃海延伸入海,形成「豸」字型山脈。
(2)       東側海岸線筆直,西側海岸線彎曲,較多良港。
(3)       北部多高原、山地,南部多丘陵、平原,整體地勢北高南低。
(4)       北部高原、高山地區礦產資源較豐富,有鐵礦、煤礦等礦產的開採。
(三)   氣候
1.          溫帶季風氣候:
(1)       夏季季風為東南季風↖、冬季季風為西北季風↘。
(2)       夏雨冬乾,本州西岸為冬雨區。
2.          年雨量由東向西遞減,年溫差由東向西遞增。
「東北亞氣候圖」的圖片搜尋結果
二、東北亞的經濟發展
(一)   北韓
1.          歷程
時間
特色
特色產業類型
區位
1953
1.      農業環境較差,發展遲緩
2.      工業化程度低,工業發展緩慢
傳統農業
--
1950年代
1.      實施計劃經濟,經濟開始成長
2.      礦產、動力資源豐富
3.      中、蘇、朝結盟,接受中國、蘇聯資金、技術援助發展重工業,並獲得糧食供應
重工業、國防工業
原料、動力、
技術、資金
1980~
1990
年代
中、蘇、朝結盟解散,朝鮮外援消失,工業發展停滯
現代
(2004~)
1.      對外試行開放政策
2.      勞工人數較多、工資低廉
3.      藉助外資的投資以吸取生產與研發技術
勞力密集型產業
資金、技術、交通
2.          特色
(1)       農業發展條件不利,工業經濟結構失衡,重視國防工業,輕忽民生工業
(2)       實施計劃經濟,國家政策彈性低
(3)       國營企業比例高,生產效率低落
(二)   南韓
1.          歷程
時間
特色
特色產業類型
區位
傳統
傳統農業時期
傳統農業
--
1950年代
1.      美國援助資金、技術
2.      發展進口替代,加強基礎建設
民生工業
交通
1960年代
1.      政府扶植財閥,振興經濟
2.      生產技術純熟,發展出口擴張
3.      勞力充足、工資便宜
4.      經濟成長率驚人,稱為「漢江奇蹟」
紡織業等勞力密集加工出口業
勞力、交通
1970年代
日本產業外移,南韓承接其重化工業
重化工業、汽車產業
交通
1980年代
1.      石油危機後,發展低耗能產業
2.      技術升級、產業轉型,發展高科技產業
電子、高科技產業
技術
現今
1997~)
1.      亞洲金融風暴,國內進行金融與財政改革
2.      文化立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3.      知識密集產業抬頭
文化創意產業(影劇)、數位產業(電競)
知識
2.          特色
(1)       財閥帶動並控制經濟發展,中小企業不易抬頭,國內貧富差距大。
(2)       出口導向型產業結構,積極簽定國際自由貿易協定、於沿海、機場周圍設立經濟自由貿易區,但也因此易受國際金融事件影響而產業大幅波動。
(3)       產業結構與臺灣相似,競爭合作關係明顯
北韓

城市
主要產業
清津
鋼鐵
咸興
化學、機械、紡織
新義州
化妝品、紡織、製鞋、瓷器、造紙
南浦
冶煉、玻璃、造船、化學、汽車
開城
珠寶首飾加工、人參加工廠、刺繡、汽車
南韓
城市
主要產業
蔚山
石油精鍊、化肥、汽車
巨濟
造船
光州
汽車、光電
大田
高科技研究中心
大邱
紡織、冶金、機械


(三)   日本
1.          歷程
時間
特色
產業類型
區位

傳統農業時期
集約式水稻農業

明治維新
1.      發展現代工業
2.      紡織業、造船業、鋼鐵業
勞力密集產業、紡織業
勞力
1930年代
3.      經濟大蕭條,日本實行軍國主義,積極擴張軍備
4.      工業日本,農業臺灣;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軍需工業
交通、原料、動力
1950~
1960年代
1.      韓戰爆發,提供美軍軍備補給
2.      引進歐美技術,發展石化工業
3.      經濟快速成長,依序出現神武景氣、岩戶景氣、伊奘諾景氣
紡織業、軍需工業、石化工業、家電、鋼鐵、汽車
勞力、資金、技術
交通、原料、動力
1970年代
1.      石油危機、環保意識抬頭,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外移
2.      轉而發展半導體、積體電路等產業
低耗能產業、高科技產業
技術、知識經濟
1990年代
1.          1990年泡沫經濟破滅,重創日本產業
2.          文化立國,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動漫、影劇、高科技產業
知識經濟
現今
1.          產業空洞化,產業外移
2.          科技立國(1995)→智慧財產權立國(2003)
3.          觀光立國,發展觀光服務業
高科技產業、觀光服務業
知識經濟

工業區
工業城市
主要產業
中京
工業區
名古屋
汽車、石化、鋼鐵、窯業
京濱
工業區
東京、橫濱
鋼鐵、機械、化學、食品、紡織
阪神
工業區
大阪、神戶
鋼鐵、石化、機械、紡織
北九州
工業區
北九州、福岡
化學、造船、汽車、鋼鐵
環瀨戶內海
工業區
廣島
造船、紡織、石化、鋼鐵

2.          特色
(1)       戰後復甦
A.外部機會:韓戰爆發
B.內部優勢:政府貨幣政策、終身僱用制、年功薪資制
(2)       國內缺乏原料、市場有限,大量依賴進出口
(3)       掌握核心技術及品牌價值,為東亞地區工業技術的領頭羊
3.          工業問題
(1)       區域發展不均,產業集中「三灣一海」地區
(2)       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
(3)       產業外移、產業空洞化
(4)       泡沫經濟
A.時間:1985~1990
B.背景
(a) 
國際油價下跌,運輸成本下降
(b) 
日元長期維持低匯率產生的貿易摩擦,1985年簽定廣場協議,日元升值
C.過程
 政府調降銀行存放款利息,鼓勵民眾進行金融投資,刺激景氣→
 民眾、企業大量借貸投資股票、房地產,景氣過熱,即為「經濟泡沫化」→
 政府調高銀行利率→
 民眾、企業無力償還宣告破產→
 銀行呆帳過多,接連倒閉,即為「泡沫破裂」
D.影響
(a) 
衝擊日本經濟成長
(b) 
企業瘦身,取消終身僱用制,改行派遣
三、東北亞經濟圈
(一)   核心:日本、南韓、中國
(二)   邊陲:中國東北、內陸、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北韓
(三)   連結:東北亞黃金通道,結合陸運、海運,由中國、俄羅斯提供原料、動力,日本、南韓提供資金、技術

(四)   經貿合作政策:自由經濟區、自由貿易區、區域合作計畫、經貿夥伴合作宣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