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拐點未至,身價暴漲的棕櫚油將引致怎樣的產業鏈危機?
北京新浪網 (2021-10-01
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後,近期價格持續上漲的棕櫚油也備受關注。
9月29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小幅上漲,收復了早盤失地。截至收盤,毛棕櫚油期貨上漲3令吉至22令吉不等,其中,基準12月毛棕櫚油期貨約上漲4令吉或0.09%,報收4451令吉/噸(約合人民幣6877.6元/噸)。基準合約的交易區間位於4379令吉到4483令吉(約合人民幣6766元至6927元)。
連日來的波動后,棕櫚油整體價格依然處於高位。9月25日,全球知名植物油分析師、印度消費品公司Godrej International董事Dorab Mistry表示,由於印度尼西亞提高出口稅,疊加預計明年初供應緊張,棕櫚油期貨價格將持續走高,明年3月份將開始回落。
華聯期貨資深研究員鄧丹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波棕櫚油的漲幅將持續到何時還是取決於馬棕產量恢復的時間。
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棕櫚油、豆油和菜籽油作為三大油脂,有互相替代的關係,三者還將呈現共振式上漲。
身價暴漲的棕櫚油,究竟會給它的產業鏈帶來怎樣的危機?
暴漲風潮緣起東南亞
正當能源危機蔓延全球之際,棕櫚油的價格也在悄然上漲。
9月份迄今,棕櫚油期貨一直在4100到4450令吉的區間內波動。據統計,今年棕櫚油累計漲幅一度逼近25%,本季度累計上漲超過23%。
引致棕櫚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供應緊缺。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這兩大棕櫚油生產國因疫情而產生的減產問題。
據了解,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分列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棕櫚油生產國,兩國的棕櫚油產量分別佔全球總產量的56.6%和28%。近十幾年來,這兩國的棕櫚油產量都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以印尼為例,棕櫚油產量從2008年的192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350萬噸,其中2020年產量同比增長2.35%。
但不得不說,其年增長幅度明顯下降。外界分析指出,今年疊加疫情和天氣因素,印尼的棕櫚油產量不如以往。據了解,印尼如今正經受著2019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的負面影響,降水量增加,影響棕櫚油產量。
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副會長Togar Sitanggang表示,在產量增長減緩的情況下,由於國內消費增加,出口也相對減少。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馬來西亞。儘管當地已經恢復到正常的降雨量,但產量並未能有效提高。2021年1-8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1159萬噸,較去年同期減產9%。鄧丹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解釋,「今年馬來西亞外來勞動力不足導致產量恢復不如預期。」
棕櫚油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生產更是依賴於海外的勞工。按2019年MPOB公佈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油棕產業工人共計33.7萬人,其中85%以上來自海外,當中收割及採集的海外工人佔比更是達到95.3%。
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馬來西亞就關閉了邊境,阻止外國勞工入境。當地棕櫚油產業缺乏勞工,又難以通過本國工人補充油棕的採集工作,自然衝擊了當地棕櫚油的產量。
馬來西亞棕櫚油巨頭森那美種植(Sime Darby Plantation Bhd)表示,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已經惡化,現有的勞工僅能滿足五分之一的總需求。部分油棕主表示,他們的收成時間從14天延長至40天。
有鑒於此,外界對今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也不太抱有希望。印度消費品公司高德瑞吉國際(Godrej International)的董事米斯特里(Mistry)將2021年馬來西亞的產量預期下調至1820萬噸。他說,如果政府緩解嚴重的勞動力短缺,明年的產量可能會升至1920萬噸。
雖然全年產量均有所下調,但經過一年多的調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情況已有所緩和。
據船運調查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在9月1日至1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環比增長50%到57%,而9月1日至20日的出口量環比增長38%到44%。出口量環比有所增長,但可以看出,出口增幅逐漸縮窄。
產量遲遲還未恢復,棕櫚油的高價位依舊持續。
「如今棕櫚油已經上升至十年來的高價區。」王成強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棕櫚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一方面是受到主產國疫情的干擾,產量恢復性增長要低於季節,即在增產季產量增長有限;另一方面也跟大宗商品『牛市』上漲的形勢有關。」王成強認為,今年這波棕櫚油價格的暴漲十分特殊,不僅有棕櫚油,整個大宗商品市場都經歷著系統性的「牛市」波動。
「缺油」後續:增產難,需求大
事實上,馬來西亞和印尼都已先後出招,應對棕櫚油供應緊張的問題。
9月16日,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官員已經決定特別批准引進32000名外國工人從事作物業。本次 「開綠燈」引進海外勞工能基本滿足當前人員缺口,但由於馬來西亞疫情的嚴峻性仍不容忽視,在此背景下勞工問題的解決更為棘手。中信建投期貨的研報指出,目前外勞是馬來西亞新增疫情的主要來源,尤其在砂勞越地區,因此外勞的實際聘用恐仍有限制。
王成強也認為,馬來西亞想在短期內實現產量增長的前景並不樂觀。「等馬來西亞補充完勞動力,可能就到了產量的拐點,因為在每年的10月後,就是棕櫚油季節性下滑的窗口。」他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屆時市場的交易主線到了季節性減產的時期,即便實現增產,這對棕櫚油市場價格的衝擊也不會那麼顯著。
馬來西亞正著力增產,而另一邊廂,印尼則為了緩解國內需求而減少出口量。8月,印尼將9月份棕櫚油出口稅從此前的每噸93美元上調至每噸166美元。「印尼提高出口稅會對棕櫚油價格形成一定支撐。」鄧丹向記者分析印尼此舉的影響。
隨著棕櫚油在市場上變得緊俏,對棕櫚油形成強依賴的進口國備感無奈。
據華聯期貨方面的數據,目前棕櫚油最大的進口地區分別是印度、中國和歐盟。2020年,中國的進口量為675萬噸,印度的進口量為750萬噸,歐盟進口量則為645萬噸。
作為最大的進口國,印度率先提出了便利棕櫚油進口的政策。6月29日,印度政府實施的將毛棕櫚油基礎進口稅從15%下調至10%的政策,為期三個月。政策一出,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量迅速提升。根據船運調查機構ITS公佈的最新數據,9月1-15日馬來西亞對印度棕櫚油出口量為248940噸,較上月同期的60891噸猛增309%,刷新一年來最高水平。
根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20/2021年度,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量預計達到850萬噸,較上年度同期增長了85.4萬噸,增幅11%。但即便印度調低了進口稅,棕櫚油價格仍未有鬆動,意味著印度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承受高油價。因此,印度也在努力想出生產替代油棕的辦法。
近日,有消息稱印度政府已經啟動了一項國家食用油棕項目,以增加國內產量。早在這之前,印度政府就已經取消了單個棕櫚油種植者可以種植的面積的上限,預計到2029年至2030年將發展到167萬公頃,以後將能有效降低食用油的價格,同時推進它的植物油貿易。
據wind數據顯示,中國在2021年上半年棕櫚油進口積極性一般,加之前期豆棕油價差偏高產生的消費替代,國內棕櫚油庫存持續走低,目前仍處於歷史同期相對低位。而另一個進口商歐盟,在2018年修訂了《可再生能源指令》,其目標是到2030年逐步淘汰棕櫚油,以及大多數以糧食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
進口商們的行動,很容易就會引發以棕櫚油產業為生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擔憂。據了解,在印尼和馬來西亞,有450萬人靠棕櫚油產業謀生。僅在印度尼西亞,就有2500萬人間接依賴棕櫚油生產維持生計。若棕櫚油出口業務遭遇波動,勢必影響當地人的收入。
產業鏈牽連甚廣 日化用品影響最大
這波棕櫚油漲價潮的影響遠不止於此,畢竟它牽涉的產業鏈甚廣。
棕櫚油是土地單產最高的植物油,佔全世界食用油產量的約35%,據說,超市中一半的商品中都有它的存在,從包裝食品到洗護用品、化妝品。此外,它還被用作燃料。過去的十多年來,美國和歐洲為了減少本國碳排放,大力推廣源自植物油的生物柴油,導致對棕櫚油這種便宜的原料的需求直線上升。
7月,聯合利華首席財務官Graeme Pitkethly還表示:「棕櫚油是我們皮膚清潔產品的關鍵成分,其價格目前比長期平均水平高出70%,需求增加和收成下降推高了價格。」他補充說,該公司已經提高了一些產品的價格。
「對於棕櫚油的下游,即深加工行業都將普遍面臨成本的壓力。下游對棕櫚油有需求的企業將面臨成本的壓力,只是不同的下游企業對於成本化解能力有不同。」王成強向記者指出,目前像日化品的品類應該會受到壓力。
作為世界油脂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棕櫚油的價格還會影響其他油脂價格的變動。對此,鄧丹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棕櫚油的周期性不太明顯,它的價格上漲,會帶動替代品豆油、菜油價格的上漲,長期看會促使油脂供應的增加。」
(作者:胡慧茵 編輯:李瑩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