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大翻身 亞光出運

大陸勞動條件惡化,迫使製造業外移,但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柬普寨、印尼和泰國等,各有不利因素。而擁有龐大青壯人口、高教育水準和豐沛能源物產的緬甸,隨著軍人獨裁朝向民主化,在美國取消對其經濟制裁之後,頓時成為全球鎂光燈的焦點。而早在2004年就開始布局緬甸的亞洲光學(3019),正搭上緬甸的翻轉起飛潮,啟動營運的第二春。
亞光從玻璃鏡片、相機鏡頭起家,由於玻璃研磨需要大量人力,因此早期在東莞和深圳都設有製造據點。然而,大陸勞動條件持續惡化,珠三角不僅工資狂飆,更面臨缺工和人員流動的壓力。亞光董事長賴以仁坦言,現階段東莞和深圳的基層作業員流動太快,幾乎1年就全部換過,而持續不斷的新進人員訓練,不僅壓低了效率和良率,更推升成本上揚。
其實,亞光早在2003年就決定另找新製造據點,在考察過多個國家地點後選定了緬甸仰光。但在當時,緬甸是由軍政府獨裁統治,美國也對其實施經濟制裁,產品不得銷往美國,因此亞光的仰光廠主要扮演玻璃鏡片前段加工的角色,之後運往東莞和深圳廠進行組裝再出口,緬甸布局的效益還不夠明顯。
不過,數年前吹起的「阿拉伯之春」民主化運動,加上翁山蘇姬的堅持,終於推動緬甸朝向民主化發展,刺激經濟高速發展,最近2∼3年可說進步神速。賴以仁說,3年前光是買手機的SIM卡(不含機身),要價高達4,000美元(12萬新台幣),現在只要1.5美元(45元新台幣),通話費更是降幅驚人,不少基礎設施也啟動興建。
此外,緬甸政府拷貝中國大陸當初發展製造業的老路,提供「前5年免稅,第二個5年三免二減半」租稅優惠。在管理上,緬甸人口中有10%是華僑,溝通問題不大。
但另一方面,飛漲的房地產價格,雖然對現在才想去投資者造成壓力,但對於早期就在仰光設廠的亞光來說則是最大受惠者,除了廠區土地價格已飆漲5倍,人工成本還僅是珠三角的1/5∼1/6,更重要的是,美國取消制裁後,緬甸製造的產品就可直接輸往美國,也讓亞光的營運模式出現徹底改變,目前反而從大陸運原材料到緬甸生產後直接出口,大幅節省成本。
對此,賴以仁也做出重要決策,未來將以緬甸作為集團的生產重心,但現有仰光廠廠區已飽和,因此在中北部的眉苗地區另設新廠。據了解,亞光以往在東莞和深圳廠區的員工人數都曾超過萬人,現在已降至5,000人,仰光廠約4,000人,至於眉苗廠未來則會擴充到2.5萬人,反而成為集團的最大據點。【取自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