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革新
1. 交通革新包含「( 運輸 )革新」及「( 通訊 )革新」。
2. 交通革新:
項目
|
內容
|
說明
|
運輸革新
|
包含傳統運輸工具的改良及新型運輸工具的發明。
|
鐵路、飛機的速度增快,客貨運輸時間日益縮短,讓人類生活更加便捷
|
通訊革新
|
展現在新通訊工具的發明。
|
(1)過去:傳統的電報、電話與郵件。
(2)現在:( 網際網路 )的發達,讓人類交換資訊的範圍更無遠弗屆,資訊流通量呈現爆炸性擴張。
|
|
二、跨國企業與國際分工
1.( 跨國企業 ):隨著交通革新與貿易逐漸( 自由 )化,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或拓展海外市場,在世界各地設立工廠或分公司,以追求最大利益。
2. 國際分工:
(1) 因現代工業產品的功能強大,構造日益複雜。
(2)因此各部分零件、配件的製造亦趨專業,多分別由具有不同( 生產優勢 )的國家所提供。
(3)故一件工業產品的完成,需要各國分工合作,這種多國協力完成生產的模式即為「國際分工」。例如:蘋果電腦、宏達電(HTC)的智慧型手機的製造。
三、經濟全球化的衝擊
1.
經濟全球化帶動世界各地的原料與商品快速流通,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依賴程度逐漸緊密。經濟全球化除了帶來經濟、文化層面的正面效益,有時也伴隨負面影響。
2. 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益:
正面效益
|
說明
|
( 經濟 )效益提升
|
(1)經濟全球化使得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全球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的流通量增加。
(2)已開發國家透過( 國際分工 )的方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3)開發中國家則藉由產業代工機會獲得經濟成長,全球化使全球經濟生產效益明顯提升。
|
( 人力 )的
國際流動 |
受經濟全球化與交通技術革新的影響,人力流動較昔日頻繁。
(1)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高技術層次的工作機會較多,吸引高階人才移入。例如:印度的科技人才為了尋求較高的待遇,選擇到美國科技園區工作。
(2)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就業機會少,且待遇較差,使人民選擇至國外賺取更高的薪資。例如:菲律賓擁有百萬以上的( 海外勞工 )。
|
( 文化 )融合
|
經濟全球化帶動不同文化的交流,多種文化在一地同時並陳,進而相互融合。例如:臺灣本土速食店因應在地文化,推出兼具中西特色的速食套餐。
|
2.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益
負面效益
|
說明
|
貧富差距
( 擴大 ) |
(1)已開發國家的跨國企業為降低( 生產成本 ),大多將使用大量勞力的部門,轉移到國外工資低的地區,造成國內大量勞工失業,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2)開發中國家因
( 創新 )能力有限,多數產業僅能從事利潤微薄的( 代工 )工作,產品附加價值較高的研發與行銷部分,仍被已開發國家把持,使得國際間的貧富差距擴大。
|
金融風暴
|
全球( 金融 )商品,如貨幣、股票、保險等流通更為迅速,使全球各地間的經濟依賴程度相對提高。例如:西元2008年,美國的金融機構爆發財務危機,進而引發金融機構連鎖倒閉與全球股價大跌,最終造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
( 文化 )衝突
|
(1)經濟全球化讓世界各地的商品進入各國市場,生產與消費雙方常因
( 文化差異 )而產生衝突。
(2)人力的國際流動也使外籍勞工與當地民眾因民俗風情不同而出現摩擦,甚至衍生社會事件。
|
環境衝擊
|
已開發國家居民的( 環保意識 )普遍較高,許多高汙染產業被迫外移到環保法規較為寬鬆的國家。例如:有「( 世界工廠 )」之稱的中國,在替全球眾多企業代工的同時,也造成國內嚴重的水與空氣汙染,讓中國在享受經濟發展利益之際,飽受環境衝擊之苦。
|
四、經濟組織與經濟版圖
1. ( 國際 )性經濟組織:目的是藉由建立國際規範,期望會員國能在公平的基礎上( 共享經濟利益 ),如( 世界貿易組織 )
(WTO)、( 國際貨幣基金 )
(IMF)、( 世界銀行集團 )
(WB)等。
2.( 區域 )性經濟組織:以加強區域內的經濟合作,提升與區域外國家競爭能力而設立,如( 歐盟 )
(EU)、( 北美自由貿易區 )
(NAFTA)、(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
(APEC)、( 非洲聯盟 )
(AU)、( 東南亞國協 )
(ASEAN)等。
3. 全球三大經濟版圖:主要有( 北美 )、( 亞洲 )、及( 歐洲 )三大經濟版圖。
(1) 北美:以( 美國 )為首,區內經濟組織以北美自由貿易區( NAFTA )為主。
(2) 亞洲:
① 以( 日本 )發展最早,經濟發展程度較高。
②近年來,東南亞區域間結盟,加上擁有充沛的( 人力 )資源,國際地位日益升高。
(3) 歐洲:以( 西歐 )國家為主要決策者,如德、法等國;區內主要組織為( 歐盟 ),藉由區域整合提升歐洲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