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今年是台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教育部指出,《原住民族教育法》在今年5月24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6月19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後,將擴大原住民族教育對象、完備行政支持系統、促進原住民族參與、強化師資培育、更要深化民族教育,讓台灣全民對原住民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部日前(1日)在臉書發文,希望藉由認識原住民「姓名」議題,帶領民眾認識原住民文化,對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族,能有更多一分的瞭解。
教育部舉例:
阿美族:個人名+親名/個人名+親名+氏族名;
泰雅族:個人名+親名;
排灣族:個人名+家屋名;
布農族:個人名+氏族名;
卑南族:個人名+家屋名;
魯凱族:個人名+家屋名;
鄒族:個人名+氏族名;
賽夏族:個人名+親名+氏族名;
達悟族:Si+個人名(未有子女者);Si aman+長嗣名(長嗣之父);Si nan+長嗣名(長嗣之母);Si apen+長嗣名(長嗣之祖父母);
邵族:個人名+氏族名;
噶瑪蘭:個人名+親名;
太魯閣族:個人名+親名;
撒奇萊雅:個人名+親名;
賽德克族:個人名+親名;
拉阿魯哇:個人名+氏族名;
卡那卡那富:個人名+氏族名。
阿美族:個人名+親名/個人名+親名+氏族名;
泰雅族:個人名+親名;
排灣族:個人名+家屋名;
布農族:個人名+氏族名;
卑南族:個人名+家屋名;
魯凱族:個人名+家屋名;
鄒族:個人名+氏族名;
賽夏族:個人名+親名+氏族名;
達悟族:Si+個人名(未有子女者);Si aman+長嗣名(長嗣之父);Si nan+長嗣名(長嗣之母);Si apen+長嗣名(長嗣之祖父母);
邵族:個人名+氏族名;
噶瑪蘭:個人名+親名;
太魯閣族:個人名+親名;
撒奇萊雅:個人名+親名;
賽德克族:個人名+親名;
拉阿魯哇:個人名+氏族名;
卡那卡那富:個人名+氏族名。
文末,教育部小編也補充,以上分類及命名,僅呈現大多數的情況,並非是絕對的原則。
貼文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迴響及學術討論,「好用心!我來補充一點:布農族在介紹名字的時候,後面也常說出自己媽媽的氏族名,舉例來說,我會介紹 名字 + 氏族 + 媽媽氏族 + 所屬布農族社群,會介紹媽媽氏族,主要是有敬畏感謝之意喔!」、「教育部不好意思,似乎有幾個地方需要修正:一、邵族的石阿松(Kilash Lhkatafatu/Lhqatafatu),不是Shiqa..,而是Lhka..,而Lhka..比Lhqa...常見一點。二、卡那卡那富族Pani應該才是人名,Kanpanena則是氏族名。三、噶瑪蘭族宜附上有族名的範例供參考。四、魯凱族範例中缺家屋名。五、鄒族的斷點似乎應標記為Yata’uyungana。(有鄒族朋友願意補充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