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遍及台灣西半部 平埔族傳統領域劃設傷腦筋

2019年06月17日
平埔族正名運動持續推展,不僅資源補助與參政權等議題尚待討論,傳統領域之界定更是複雜,尤其平埔族群幾乎分布於台灣西半部,多數區域已完全都市化,未來怎麼劃設其傳統領域,屆時如何共同管理,甚至歸還土地抑或採取補償措施,在保障原住民與維護整體社會福利間取得平衡,成為政府難題。


傳統領域涵蓋西半部 共管、歸還、賠償成難題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在歷史發展中,多數被劃歸政府機關及國營事業,變成私人土地者也不在少數,政府積極推動轉型正義,保障原民傳統領域與文化,自然不能迴避。只不過,涉及土地使用、開發權,且相關法規繁瑣,牽一髮動全身,再加上衝擊既得利益者,造成相關立法牛步。

熟悉原住民議題的立法院人士舉例,被劃設為原住民傳統領域之土地,儘管土地所有權未改變,但在進行商業性開發時,需徵得部落同意,行使知情同意權,政府機關與企業發展計畫恐受制肘,使得《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修法、《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立法等始終只聞樓梯響,並為是否排除私有地、僅限公有地爭議不休。

民進黨政府積極推動轉型正義,欲保障原民傳統領域,但涉及土地使用、開發權致使相關立法牛步。圖為南澳「塔壁罕部落」、「哥各滋部落」。(攝影:Piho Yuhaw)

原住民16族分布於中央山脈、台灣東部等地區,劃設傳統領域已讓政府絞盡腦汁,遑論過去生活於台灣西部、大致可分為9大族的平埔族群,其傳統領域問題相當棘手。

包括宜蘭地區的葛瑪蘭族,台北、淡水、基隆一帶的凱達格蘭族,竹苗地區的道卡斯族,中部地區的八宰族、拍瀑拉族、巴布薩族與洪雅族,台南地區的西拉雅族,高雄地區的馬卡道族。該立法院人士進一步指出,倘若按此分布劃設傳統領域,影響遍及西半部各縣市。


保障原民土地權 藍委質疑立法進度慢「只是話術」


民進黨政府自2016年執政以來,針對原住民議題,總統蔡英文已提出許多政見, 但被在野黨質疑「只是話術」。 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廖國棟日前在立法院質詢時重砲抨擊,「土海法」、「土調會組織條例」等草案都未送進立法院,「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權利回復條例」亦無重大進展。

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廖國棟建議,蔡政府想保障原民權益,應從林務局、台糖、退輔會所擁有的土地開始盤點。(總統府提供)

廖國棟進一步點名,林務局、台糖、退輔會等部會取得土地過程,是原民土地議題中不可或缺的三大關鍵拼圖,要求政府徹查,盡速還原歷史真相。

平埔族能否納入原住民族,被視為轉型正義重要成果之一。但也由於清治時期推動同化政策與原漢隔離,立出土牛界線(約現今台三線),以西為漢人、平埔族,以東為高山族,日治時期、國民黨政府繼續沿用,執政者威逼利誘致平埔族群逐步漢化,因此也被平地與山地原住民視為「加害者」,目前仍有部落耆老以「梅花鹿上的斑點(諷刺其變化多端)」形容平埔族。平埔族對外積極爭取權益、拚正義落實,對內和解之路也成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