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歐盟希望在2020年之前,將10%交通耗用的燃料改為生質燃料,這項生質燃料能源目標提高了對生質燃料作物的需求,是促成這股非洲掠地趨勢的壓力之一,他們呼籲歐盟能儘快暫停這項政策。
地球之友著重於生質燃料的種植,但其實這不是整個惡質趨勢的全貌。富有外國政府與廠商紛沓前往非洲大批購買或租賃便宜土地,主要是投資種植糧食作物回銷母國,確保自己國內的糧食供應平穩,生質燃料作物則屬其次。根據地球之友報告的估計,所有的土地圈地契約中,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生產生質燃料作物,其餘多半生產糧食作物,販售回到富有國家。
環保團體與國際援助組織擔憂,此舉會排擠並佔用農民原有生產糧食作物的肥沃耕地,迫使小農放棄耕作或轉而去拓墾原始林地,不但加諸於生態環境壓力,也威脅到非洲的糧食安全。已有部分非洲國家將高比例的可耕地,長期出租給外國廠商生產糧食。某些政府宣稱不會將優良農地出租給生質燃料業者,地球之友則在報告中搓破這類謊言。
外國農地熱(Land Rush)的情況在近二年興起,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之後更趨於嚴重,外界評論這種行徑儼然成為「新殖民主義」。農地遭外來投資客租購或用來炒作「新興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除了非洲,還包括南美洲、東南亞、南亞,與前蘇聯成員國這些發展中國家。
最著名的案例是南韓的大宇物流公司(Daewoo)於馬達加斯加租地案。大宇於2008年底在馬國政府授權之下,在當地以99年期租用130萬公頃農地種植玉米,這個面積已相當於全國可耕地的一半,大宇還打算另外租用土地種植棕櫚樹。最後這筆交易在2009年初政變後,由馬國新總統撤銷合約。
正面看待的人則認為,窮國農民生產技術較為落後,引進外國資金生產糧食,投資水路等基礎建設,預期可提升產量,提供當地人民就業並回饋當地社福教育,不啻為好事。對窮國的政客而言,國家經濟可藉由土地契約獲益,且能獲得「環保」名聲。約有15個生產生質燃料的非洲國家組成了「Green OPEC」(綠色石油輸出國組織),並引以為傲。
2010年9月8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針對外國投資客大批租購發展中國家農地的趨勢,發表了正式報告《Rising Global Interest in Farmland》,除了部分正面看法之外,也點出了諸多實際程序上的瑕疵,特別提醒當事者需尊重土地權益、確保糧食安全、程序透明公開、農產公司肯負責、良善治理、讓公眾協商與參與,追求社會永續與環境永續。報告並呼籲各國政府應制定出清楚的法規,且確認土地權益。【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2011/1/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