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效應 北非起義思潮風起雲湧

突尼西亞人民上週推翻總統賓阿里,凸顯北非的起義思潮正風起雲湧。從摩洛哥到埃及,這個一般視為穩定、溫和又親西方的地區,竟然會在此時、密集且大規模地爆發動亂,政府領導人同感震驚,觀察家則是百思不得其解。

從摩洛哥到埃及 連續動亂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暴亂顯然不是因為過去常催化人民不滿的巴勒斯坦問題、美國支持以色列、開打資助恐怖主義引起,人民的不滿似乎才是血腥暴動的根源。

在摩洛哥,軍警在西撒哈拉與西撒哈拉國家主義者發生血腥衝突;在阿爾及利亞,因基本食物價格突漲導致民怨四起,大型城鎮一波波示威、罷工與暴亂;隔壁的突尼西亞上週爆發革命,年輕人、工人、專業人士、伊斯蘭主義者與自由派世俗主義者團結起來,推翻因貪污、裙帶資本主義、高壓的政府;在埃及,衝突聚焦在宗教歧異,基督徒與穆斯林攻擊對方宗教象徵與設施,數十人死亡。

賓阿里政權的垮台,是在全國性暴動持續數週後,在過去的突尼西亞是不可能發生的。突國生活水準在南地中海數一數二、生活品質傲視鄰國,但是鄉村青年與全國社經階級較低的國民幾乎找不到工作,社經分裂已瀕臨危險點;但這些表面不合的背後,更深層的領土爭議、麵包暴動、失業青年的憤怒、文明的衝突,才是北非人民不滿的普遍原因。

然而,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與埃及等國政府,對外界總是展示溫和形象,協助對抗非法移民、走私與恐怖主義,且以鐵腕政策,平息任何可能挑戰他們非民主統治的行為。部分西方人士或許會滿意北非透過多黨選舉等形式實行「民主」改革的方式,不過對這些國家的大眾來說,選舉帶來的民主自由,卻鮮少享受得到。的確,這些假民主形式,遮掩了融合選舉操弄與高壓勢力確保政治現狀的獨裁主義,就像埃及與阿爾及利亞總統操弄憲法,確保他們能永久在位一樣。

現在要預測突尼西亞事件會引發北非的人民革命潮似乎太早,不過最近這個對歐美有重要性的地區發生社會動亂,應該被視為警訊:透過高壓政治、經濟邊緣化與社會不公來達成國家穩定,未來必定會造成社會不確定性,因而產生社會不安,也不保證會帶來民主結果。【取自自由時報】2011/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