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國迎春節 東西合壁特色多

今天是大年初一,菲律賓與中國地理相近,文化交融下發展出獨特的過年習俗、現象,菲國的年節文化不但對「東西合壁」一詞做了良好的的詮釋,更拉近菲華之間距離。
農曆新年到,馬尼拉華人區「王彬街」張燈結綵,鞭炮、鑼鼓聲震天,舞龍舞獅穿梭巷弄之間,好不熱鬧。但仔細一看,觀光客卻發現,這些龍、獅道具下,卻多是菲律賓面孔。1名老華僑說,舞龍舞獅頗為辛苦,華人家庭多半捨不得讓小孩學習,然而僑社慶典需要舞龍舞獅助陣,國術社只好徵用菲律賓人充數。此外,也有一些菲人舞獅團是看見「商機」而自行組團,每逢慶典甚至耶誕節,出動賺紅包。根據文獻,菲華兩民族早在唐宋時期就有往來,許多中華習俗早已融入菲人生活。在菲律賓,不但華人慶祝春節,菲人也一樣慶祝,馬拉坎南宮宣布春節為「特別無工作假日」,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喜歡以不甚標準的發音,祝大家「恭喜發財」。在排隊買年糕的民眾中,菲律賓人比華人還多,因為他們也相信吃年糕可以「年年高」。在王彬街一隅的露天聖壇,壇前置有香爐,拜的卻是十字架,往來華人和菲律賓人一起拈香祈福,形成在十字架前燒香的景象。香客默禱後觸摸十字架,用手揮引香煙到身上病痛之處,據稱十分靈驗。菲國蔬果攤小販為發過年財,也在年節文化的基礎上,開發出菲版吉祥物,而且每年都會有新花樣出現,各種蔬果只要綁上紅綵帶頓時成為吉祥物,價格翻倍,消費者一樣買單。由8或10粒橘子搭配鳳梨串成的「橘利旺來」吊飾、象徵多子多孫的芋頭、五殼豐收的稻穗,已不再新奇,今年攤位上出現「許願紙」和號稱來自台灣的「歡迎樹」,成為熱賣品。華人渡海來菲雖歷經數代,但仍保留傳統過年習俗,門聯、鞭炮、紅包、守歲、花燈、年糕、年夜飯、舞龍舞獅,一樣不少;吃的方面,年糕、發糕、水餃和魚肉,都會上桌。孝道仍是華人過節的內涵,子女們穿紅衣向長輩拜年,許多家庭也會祭拜先人,慎終追遠,這些美德也逐漸為菲律賓人所效法。菲律賓為多元社會,在王彬街身穿大紅衣裳的人海當中,夾雜了更多菲律賓面孔,菲人對農曆春節的接受度愈來愈高,農曆春節也愈來愈有菲律賓味。【取自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