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基輔廣場的流血衝突,已證明武力交火的發生,由此來看,烏國進入內戰並非不可能。
18日的衝突過後,安全部隊也只能占據「獨立廣場」的1/3,都是靠近國會和政府辦公大樓,其他部分都被示威者占領,且自命為「歐洲廣場」。這使觀察家發現一個非常的現象:示威者是有武裝的,而他們能沉著和有條不紊地擊退安全部隊,證實已不是烏合之眾,而是有組織訓練和指揮的武裝力量。
在這情形下,示威者的行動即使一度緩和,但繼之是更激烈的進攻,欲迫使政府癱瘓,而由他們組織新政府,然後修憲,接受西方的金融援助,這意謂將與俄羅斯對立。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如果不屈服,那就可能是內戰了。因為雙方背後都有支持內戰的靠山,一方面是俄羅斯支持現在政府,另一方面是美國支持反對派。
構成內戰其實是有因素的。 烏克蘭有1/3人口講俄語,大部分都生活在東部靠近俄國地區,經濟開發較好,他們當然主張與俄親善。而另2/3人口是講烏克蘭語的,生活在中西部,傾向與歐洲接近。所以無論那一部分的人當選總統執政,都會被視為境外勢力的代言人,非反對不可。這情緒幾乎是難以緩轉。
這次大規模示威衝突的導火線,起自政府去年11月決定暫停與歐盟簽「聯繫國協定」,但衝突不斷擴大,癥結基本上還是烏克蘭要向東走或向西走?「橙色革命」後,烏克蘭一度是向西走,亞努科維奇目前的態勢是向東走,美國要拉回這趨勢,不讓橙色革命的成果完全消亡,所以正盡全力支持反對派。美國在烏克蘭設立了大量非政府組織,對包括反對派激進分子在內的烏克蘭社會各階層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美國官員看不起歐盟在烏的作為。俄羅斯呢,則對烏軟硬兼施,普丁總統已將自己聲望押上了賭檯。【取自中時電子報】 2014/2/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