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2 09:40 聯合報 文/Vanessa
剛去的第一個月,我吃驚發現,一個人住在異鄉,和去旅行是完全不一樣的……
到維也納學習德文,完全是衝著「音樂之都」的名號。在這裡,歌劇院、音樂廳林立,即便只是在街頭走著,也可以聽見專業的音樂表演。若想好好感受音樂,只要五歐元(約台幣一百八十元)就可以觀賞到一齣音樂劇或歌劇,甚至是交響樂。
在維也納生活的這四個月,除了每天密集的德文課外,我還很幸運地碰上一位非常好的鋼琴老師,讓每星期一次的鋼琴課成了我最開心的時光。
這位老師來自烏克蘭,是位個子嬌小的女性,和我一樣有一雙小小的手。不過,這完全不妨礙她演奏,當優美的旋律從她指間傾瀉,簡直如沐浴在微風與暖陽中。每次下課後,老師會請下一位學生在我面前來場小小演奏會,讓我一邊欣賞,一邊學習。下一堂課的學生並不固定,小女孩、大男孩乃至中年男子,我都遇過。但不管來的是誰,總是人人彈得一手流利的鋼琴。此外,因為老師的英文不是很好,我們溝通時德文、英文混著一起用,有時甚至完全使用德語,讓我的德語口說跟演奏技術一樣飛快進步。
說到德語與音樂演奏,就要說回我的語言學校了。在這裡學習德語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為了在維也納學習音樂,所以學校裡幾乎每個人都是從小就接觸音樂、畢業自某音樂學校的專業人士。看著他們,我最能體會什麼叫「人不可貌相」,留著鬍子的大叔、看起來溫柔的媽媽,還有看似很年輕的男孩,全都是鋼琴專家或小提琴好手。有次學校辦派對,隨便點個會彈鋼琴的上去,接著就有一位四十歲出頭的學生唱起「聲樂」。
我想,能夠這麼有音樂背景的語言學校,大概也只有在這了吧。
在維也納的生活,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經歷「一個人的生活」。出發前,我不擔心自己會適應不良,或是行前恐慌;我一個人旅行了這麼多次,如今只是換個新地方生活,沒什麼大不了。沒想到,剛去的第一個月,我吃驚發現,一個人住在異鄉,和去旅行是完全不一樣的!
起初,我一句德文也不會,在外買東西常會感受到,店員對只講英文的客人不太友善;在語言學校裡,同學都是有自己生活的人,只有我一個人完全無依無靠,在租的小公寓裡度過了非常、非常孤單的前兩個月,沒有朋友,也沒有可以說話的人。一個人住以後,我也才明白我有多怕黑,總是不習慣夜晚過於安靜的公寓,於是下課後就去探索城市,假日時則到租的琴房練習好幾個小時的鋼琴。真的不得不回家,就只能面對,一個人怕得掉眼淚,隔天再打起精神繼續生活。
兩個月後,我似乎終於開始適應,晚上只要有一盞小燈和音樂,便不再那麼害怕。「有沒有朋友」這件事也慢慢釋懷,覺得一個人也可以享受任何事情,不需要一定有個伴。我將整個維也納城市摸透透,知道哪裡可以買到好吃的麵包、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文具;我也欣賞了非常多場的音樂劇與表演,而且因為現場往往只有我一個亞洲年輕女生,其他都是年長的奧地利人,所以好奇的老人家們對我十分友善;去餐廳用餐當然也是一個人,遇上很不想煮飯時,我就去點個「維也納炸豬排(Wiener Schnitzel)」犒賞自己。
熟悉這樣的生活模式後,我還去了其他城市,像是薩爾斯堡(Salzburg)、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或是鄰近的國家。不過,這些地方都沒有我為一顆發疼的智齒跑急診室,來得印象深刻。那天,我以破碎的德語、英語和比手畫腳,加上一百歐元(約台幣三千六百元),換得一顆牙齒跟無可取代的經驗。
四個月比想像中還要快就過去了,如果有能力的話,我真想繼續住在維也納。現在的我,已經明白為什麼它能夠連續五年榮登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前幾名了。這裡交通方便,藝術氣息濃厚,物價雖不便宜但還在接受範圍內,而且會德語後,我發覺當地人其實很友善,更喜歡上這種音樂充斥在生活的感覺。四個月的維也納生活,給了我一個艱鉅挑戰、一個新奇體驗,更給了我一段永遠不會忘記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