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油膩膩」 海鮮大浩劫

北海岸「油膩膩」 海鮮大浩劫

  • 石門外海擱淺貨輪斷裂,大量重油外漏,生態復原要花3年以上。

  • 草里、富基、石門3大漁港遭殃,衝擊大台北8成捕撈漁產。

擱淺在石門外海的「德翔台北」貨輪完全斷裂,漏出大量重油,船上還有許多化學物質,恐釀成生態浩劫,且因鄰近漁港,未來民眾吃下肚的海鮮是否遭汙染也令人擔憂。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鄭學淵指出,依照這艘船的油汙量,生態要復原至少得花3年以上,期間汙染都可能透過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內。

擱淺在石門外海的「德翔台北」貨輪,昨天凌晨船體在海浪衝擊下完全斷裂。記者許正宏/攝影

250噸燃油 汙染至少70平方公里


「聽到斷裂,真的是晴天霹靂!」鄭學淵表示,他目前和學生共去採樣5次,一開始漏出的只是潤滑油,斷裂後燃油都跑出來,25日下午學生去採生物樣本,就已經聞到很重的油味,當地住戶門戶上也都是油漬,風一吹路面都是滑的,行人車輛行走都很危險。

依船上約有250噸燃油估計,汙染擴散範圍至少50到70平方公里。

農委會漁業署長蔡日耀表示,鄰近的草里、富基、石門三漁港是當地非常知名的觀光漁港,包括萬里蟹、靠近沿岸礁石的鯛類、底棲魚類、白帶魚都有,漁產豐富。漁業署現已使用攔油索攔截油汙,因化學物質若汙染魚類難以靠肉眼辨識,漁業署將會同地方政府進行現場漁獲抽驗,避免受汙染魚貨流入市面。

環保局昨天派出大批人力以吸油棉、勺子等清理油汙。記者許正宏/攝影

鄭學淵說:

大台北地區約8成近海捕撈漁獲都來自這幾個漁港,「德翔台北」汙染物質最先會衝擊沿岸藻類,再透過生態鏈進入貝類、甲殼類、魚類等生物體內,半年後影響會慢慢浮現,多數物質可以代謝掉,但其中油汙、甲苯屬較難代謝的物質,留在體內時間可達半年以上。

專長研究甲殼類生物多樣性的海大助理教授何平合表示:

沿岸底棲生物首當其衝,如石蟹、綠螺及牡蠣等潮間帶生物,移動能力很慢,不像魚會游泳,平常又住在洞裡,萬一油汙被沖上岸,洞口馬上被蓋住,根本跑不掉。
隨著海浪的拍打汙染面積不斷擴大,接下來將影響整個西北角海岸線。記者許正宏/攝影

魚體乾澀、有機油味 不要吃下肚


鄭學淵說,油汙易堆積在生物的肌肉內,若汙染嚴重外觀就可看出,若是輕微汙染民眾可以用觸摸辨識,若魚體摸起來很乾澀,不像一般的濕滑,或吃起來有機油味,就代表受到油汙汙染。

化學物質則較麻煩,因會堆積在魚體的內臟,消費者很難從外觀或氣味上辨識;不過多數物質都可被代謝,且積累在生物體內的量應不多,民眾不用太過緊張。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重油內的組成成分複雜,可能包括碳氫化合物、多環芳香烴、重金屬等,過去國外曾有油船翻覆後因重油汙染,讓這些物質進到生物體內的經驗,這些物質都是可能致癌物,可能增加致癌風險,貝類、甲殼類又比魚類更容易積累,雖然現在尚無海鮮汙染傳出,但得謹慎處理。

聯合報/洪欣慈 報導
聯合報/李承宇、王又立、張心慈 製作
主圖/取自Google Earth、曾健祐 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