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一冊L5水文上課講義


1節 水循環

1. 水分布
(1) 地球上的水以液態、氣態及固態散布在各處。
(2) 其中【海水 】占了97%,剩下的3大部分為【冰雪
2. 水資源:可以直接被人利用的是【河水 】、湖水及【地下水 】,占全球總水量的比例不到1%。
3. 水循環
(1) 過程:自然界的水,在大氣與陸地、海洋之間交換,循環不已,包括蒸發、【蒸散 】、凝結、降水、【逕流 】等過程。
(2) 重要性:和全球大氣、海洋的環流息息相關,並且主宰著生物圈的運作。
4. 降水
(1) 水分蒸發、蒸散後,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結 】,在適當狀況下,以雨、雪、冰雹等形式向地面落下。
(2) 到達地面的降水,有些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匯聚於湖泊;有些匯集於河川,隨河川注入海洋。
因海洋面積廣大而有藍色星球之稱的地球,海水占全球水量多少百分比? 
(A) 3
% (B) 30% (C) 70% (D) 97%。
 





  
  ▲ 水循環示意圖

2節 河川的水系與流域

(一)     水系
1. 河川:當雨水降落地面後,順著地勢匯集成水流,便成為河川。
2. 水系:河川的【主流 】與【支流 】互通形成「水系」。


水系示意圖
(二)     流域
1. 集水區河道上某一點的【3上游 】區域。凡是降落於集水區內,並在地表上流動的雨水,最終都將匯聚,且經由此點向下流出。
2. 流域:一條河川【4河口 】以上的集水區,即為此條河川的「流域」。
3. 分水嶺:兩個相鄰流域的分界通常為【5山嶺 】,稱為「分水嶺」。




流域與集水區示意圖
 

分水嶺示意圖 
 一條河川主流與眾多支流構成互通的流路,稱之為何?(A)水系(B)流域(C)集水區(D)分水嶺。
 
 3節 臺灣河川特色

1. 大小河川有150多條,其中河川長度較長,流域面積較大的河川有21條。
2. 臺灣河川長度最長的是【濁水溪 】,流域面積最大的是【高屏溪 】。
3. 臺灣河川的特色:
(一)東西分流
1. 原因:主要分水嶺為南北走向的【中央 】山脈,造成河川多東、西分流。
2. 結果:中央山脈位置偏東,故【西部 】河川較長。
(二)河短、坡陡、流急
1. 河短:因臺灣島東西狹窄,河川長度較短,最長的【濁水溪 】僅186公里。
2. 坡陡:地形高低落差大,【上游 】的坡度較陡,水流湍急。
(三)流量變化大
1. 中南部明顯:由於降水集中【夏季 】,中南部河川雨季和乾季的流量差異大,屬於「荒溪型河川」。
(四)泥沙含量高
1. 原因:因坡陡流急、【地質脆弱 】,使河川沖刷力強,流水搬運的泥沙特別多。
2. 結果:易造成下游大量泥沙堆積。

台灣河流分布圖
臺灣哪一條河川因流水搬運的泥沙特別多,水色混濁而得名?(A)烏溪(B)濁水溪(C)曾文溪 (D)卑南溪。


4節 臺灣河川開發與保育
(一)     河川開發
1. 水資源:雖無航運之利,但可以發電,河水可供民生、工業、農業用水。
2. 水資源不足
(1) 臺灣年降水量約為世界平均的2倍多,但由於【人口密度 】高,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用水量約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一。
(2) 因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河川的流量變化大,以及河川短且坡陡流急,河水直流入海不易蓄留,使乾季時水資源更顯不足。
3. 解決水資源問題:多數河川建有水庫,並在水庫上游河川興建【攔沙壩 】,避免過多的泥沙流入水庫。
(二)     河川保育
1. 興建水庫通常會影響環境,例如:水庫淹沒區會破壞原有的河川生態;水庫與攔沙壩攔阻砂石,出現海岸線後退、國土流失的現象。
2. 隨著人口增加,臺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水資源開發管理與河川保育工作迫在眉睫。
受到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影響,臺灣哪一個平原依賴大量水庫蓄水發展灌溉農業?
 (A)嘉南平原 (B)宜蘭平原 (C)彰化平原 (D)花東縱谷平原。
 








臺灣水庫分布圖
     全球水量分布
類別
項目
所占比例
可否直接利用
鹹水
海水、鹹水湖
97
淡水
冰山、冰河
2
河川、湖泊、地下水
1
     臺灣河川的特性
主要現象
主要原因
影響
河川東西分流
山脈南北縱貫全島
河短不易蓄水
河川長度短
中央山脈偏東,島形東西狹窄
降水量大,河水宣洩不及,下游易生洪患
河川坡陡流急
地勢落差大
河川沖刷力強,大量泥沙帶往下游堆積
河川流量變化大
降水時間、空間分配不均
南部

北部

河床易堆積汙染物質,乾季容易缺水發生乾旱
河川泥沙含量高
因坡陡流急、地質脆弱,使河川沖刷力大
上游地貌常改變,泥沙易使水庫淤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