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凍薪成為全球共同問題,勞動部統計處調查顯示,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停滯 16 年,2016 年大學畢業生起薪好不容易較 2015 年成長 1.67%,才終於比 2000 年多出 100 元新台幣。16 年薪資不動如山已經欲哭無淚,但這還沒計算通貨膨脹率,扣掉主計處統計 2016 年通膨率 1.4%,2016 年大學畢業生的實質薪資成長只剩下聊勝於無的 0.27%,而從 2000 年以來至 2016 年通膨約 16.6%,也就是說 16 年來,實質減薪 16.6%。
當台灣人無語問蒼天,悲問到哪裡才有加薪,遠在地球另一邊、波羅的海畔的「三小國」愛沙尼亞,2017 年第一季薪資年成長高達 5.7%,而通膨率為 3%,也就是實質薪資成長率仍有 2.6%,是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將近十倍速,愛沙尼亞卻還很緊張「薪資成長減緩」,因為上一季,愛沙尼亞的薪資年成長率可是 6.9%。長期來看,愛沙尼亞的平均薪資購買力,自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以前,至今成長了 20%。
台灣 16 年實質減薪 16.6%,愛沙尼亞 7 年實質成長 20%,怎會如此天差地別,是不是因為愛沙尼亞薪資太低,所以相對成長快?愛沙尼亞 2017 年第一季平均月薪為 1,153 歐元,相當於 3.9 萬元新台幣,平均時薪 7.13 歐元,相當於 241 元新台幣;相較之下,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平均月薪 4.8 萬元新台幣,時薪族群平均時薪僅 159 元新台幣,也就是說,愛沙尼亞時薪勝過台灣時薪族群,考慮到歐元最近一年來對新台幣貶值 8.11%,還原匯率貶值因素後,平均月薪也跟台灣不相上下。
那是不是愛沙尼亞得天獨厚,有什麼特別資源?不,正好相反,愛沙尼亞不僅沒有得天獨厚,還可說是「得天獨薄」。台灣常自稱小國,自認市場小,其實台灣放在歐洲一點都不小,愛沙尼亞才真正是個小國,人口 131 萬人,還不到縣市合併後台中市人口 272 萬的一半;愛沙尼亞緯度高,土地貧瘠,農業條件遠不如台灣,而天然資源只有少許油頁岩,其他就是沙石、海泥與黏土。
更悲慘的是,愛沙尼亞在戰後受到前蘇聯統治,處於蘇聯計畫經濟下,造成經濟體嚴重扭曲,一直到蘇聯解體以後,愛沙尼亞的經濟一時仍極度仰賴俄羅斯,導致在 1998 年俄羅斯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大打擊,相對的,1980 年代的台灣正是「錢淹腳目」的好時光。
這麼「衰小」的國家,如何轉型求生,把經濟對俄羅斯依賴度降至 3%,如今更竟然成為薪資成長之星?近年來台灣民間積極討論電子化政府,其實愛沙尼亞正是電子化的典範。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15 年全球網路自由度報告中,愛沙尼亞於 65 個受評判國家中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冰島,其網路障礙評分只有區區 7 分,2016 年更是精益求精,進步到 6 分,與冰島並列世界第一,遠遠勝過第三名加拿大的 16 分,以及第四名美國的 18 分。
愛沙尼亞以「興利重於防弊」的心態積極擁抱電子化,身分證、稅務全都電子化,企業登記也能夠線上進行,還可以海外申請,因而得到了「電沙尼亞」(E-stonia)的稱號,如此極度自由開放的環境,吸引海外企業與海外人才,從一片爛泥灘中,憑空成為新創事業的應許之地;知名通訊服務 Skype 軟體最初由愛沙尼亞人撰寫;日本電商巨頭樂天收購虛擬試穿技術公司 Fits.me,其研發資訊部門設於愛沙尼亞。
當英國脫歐,英國人煩惱之後與歐盟國家的商業往來面臨不確定性,許多英國人立即想到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制度,只需要線上填寫電子申請表單,上傳護照與照片掃描檔,線上刷卡支付 100 歐元費用,審核通過者通常一週內就會獲通知可領取身分證,成為愛沙尼亞的數位公民。成為數位公民後,想在愛沙尼亞開間公司,只要從全世界任何地方上網,用數位公民身分證登入,在一家愛沙尼亞銀行申請帳號,就可以開張做生意了。
申請銀行帳號受限於國際洗錢防制規則,還沒有辦法達到想像中的方便美好,但愛沙尼亞已無所不用其極的將新創企業的官僚障礙降到最低,如今連申請愛沙尼亞銀行帳號也不用親自到愛沙尼亞,在新的「無國境銀行」政策下,帳號可透過芬蘭金融科技公司 Holvi 的服務於線上申請,費用為 35 歐元。愛沙尼亞先前為此修法允許遠距開設銀行帳號,如今總共有 3,000 家企業在數位公民的制度下運作。
改革外勞政策刺激新創事業成長
於是,脫歐前後,超過千名英國人申請了愛沙尼亞數位公民。不只英國人,連前英國殖民地,被視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其新創事業也來愛沙尼亞朝聖,接受愛沙尼亞創業育成機構的育成輔導。當印度新創企業家迪巴‧索蘭契(Deepak Solanki)與筲剌‧尬格(Saurabh Garg)提出無線光通訊技術 Li-Fi 新創計畫,在印度本地乏人問津時,他們想到的是前往愛沙尼亞找機會。
愛沙尼亞的創業育成機構 BuildIt 協助他們創立新創公司 Velmenni。在數位公民制度下,他們兩人同時在新德里與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塔爾圖經營事業,藉由愛沙尼亞的歐盟地位,服務來自德國、法國、北歐國家的客戶。而這當然為愛沙尼亞帶來就業機會,迪巴‧索蘭契來到塔爾圖,既使用愛沙尼亞當地的科技平台服務,也雇用愛沙尼亞工程師。
BuildIt 先前輔導的創業團隊中,還包括來自戰亂地區加薩走廊的年輕女創業家,協助她們的創新產品「粗繩結」(BOLD Knot)在美國集資網站 Indiegogo上募資成功。
亞洲國家目前主要的新創集中地是新加坡,但愛沙尼亞的條件遠遠勝過新加坡,在愛沙尼亞創業,利用數位公民制度,申請相當容易,費用也低,在新加坡取得企業簽證需要 5 萬新幣,相當於台幣 108.6 萬元;愛沙尼亞不收企業稅,只在配息時收稅,新加坡要收取 17% 固定稅率的營所稅;而愛沙尼亞房租約每月 300~400 歐元,相當於 1~1.35 萬元新台幣,新加坡卻要大約 1,978 新加坡元,相當於 4.3 萬元新台幣。
除了政府政策與創業環境條件優越,Skype 的成功也對愛沙尼亞創業環境有相當正面的影響,當微軟以 80 億美元購併 Skype,引來全球對愛沙尼亞新創事業的注意力,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彼得泰爾(Peter Thiel)等知名投資家,以及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種子營(Seedcamp)、Matrix Partners 等創投資金都前來投資。2017 年 5 月底,歐洲理工學院(EIT)旗下數位創新及育成機構 EIT Digital,與愛沙尼亞政府的「新創愛沙尼亞」(Startup Estonia)簽下合作備忘錄。
在勞動政策方面,愛沙尼亞也曾經抱持固陋的保護主義,結果造成雙重打擊,一方面,愛沙尼亞由於經濟發展與薪資條件不如歐洲主流國家,造成人才大量外流到英國、愛爾蘭與北歐國家;一方面,在不切實際的保護主義思維下,對外來勞工加以限制,結果是國內經濟人才嚴重失血。愛沙尼亞受到教訓後,開始逐漸思考對外籍勞工採取開放態度,2006 年 10 月,愛沙尼亞推翻原本外交部的保護壁壘政策,決議當 2007 年加入歐盟時,將不對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勞工加以限制,認為引進廉價的移民勞工,對經濟成長有益,最終會推升薪資而非拉低。
不過,愛沙尼亞原本對歐盟以外國家的勞工仍然設下許多障礙,2007 年時,雖將歐盟以外國家外勞限額增倍,但增倍後也僅 1,300 人,只有總人口的 0.1%,而且規定外勞薪資要超過愛沙尼亞平均薪資,還必須經過愛沙尼亞失業保險基金審核,確認沒有愛沙尼亞本國人能勝任該職位,才能聘用歐盟以外員工。
這些不當規定使得愛沙尼亞短缺數千名 IT 技術勞工,成為新創事業阻礙,徒然增加成本,卻沒能增加愛沙尼亞本國人就業,因為新創事業缺少技術人員的結果是不玩了、關門大吉,反而減少更多本地勞工的工作,審核過程則增加冗長的行政程序,與愛沙尼亞希望最簡化行政障礙的立意完全相反。
2017年 5 月,愛沙尼亞再度跨出破天荒的一步,為了進一步刺激新創事業成長,決定改革外勞政策,審核通過 339 家新創事業可以不受上述雇用外勞限制。雖然目前僅限於受審核過的新創事業,但可說愛沙尼亞再度以「興利重於防弊」的精神,勇敢大幅往前邁進。
要如何鼓勵創業、讓年輕人有機會,如何讓國民實質加薪?愛沙尼亞已經示範給我們看,問題只在於:台灣敢跟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