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一冊L1補充資料~【專文】宜蘭在那裡?地點與位置—宜蘭地理筆記

文/李界木
宜蘭在那裡?地點與位置
當你出門時,首當記住地址,一旦迷路才能回到家,不管找別人帶回或自己回來,總有個地點。地理上的地點(Site),就是地址。地址就是名牌號碼。宜蘭縣在地球上的名牌號碼是東經121度、北緯24度。
不論是地點、地址、名牌號碼、經緯度都是光指一個地方,或是一個點,我們叫它是「絕對位置」,它還沒有跟周圍發生關係。
當你向東方走上幾百公尺,便到學校,向南幾百公尺,便到市場,向北跨過橋,便到戲院或車站,你家跟周圍的其他地點,產生在生活了往來的方便性和密切性,這種跟其他地點發生相關關係的方位,叫做位置(Location) ,即是相對位置 。

檢視相片
地點(site)是指「絕對位置」。圖/李界木提供

檢視相片
位置(Location)是指跟其他地點發生相關關係的方位。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縣位於臺灣東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台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這是我們的位置。這也是點與線、面相連的關係。不過,我們已把地點、位置混用,全叫位置。

檢視相片
宜蘭縣地理位置。圖/擷自Google map
宜蘭是島鏈位置要地:島嶼鎖鏈 (地緣位置)
台灣在太平洋的西緣、亞洲大陸的東緣,自北向南,一個弧形島鏈迤邐而來:北起阿留申群島,經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抵台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仔細觀察這串島弧項鍊,不難發現,它由兩個向東彎曲的島弧構成,而兩個島弧的連接點,正是台灣,恰似那項鍊的帆形鏈墜兒。
在這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台灣島。它位於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中國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期間,美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曾將位於這島鏈中點的台灣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檢視相片
左側紅線標示出島鏈。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宜蘭扼「中國瓶子的瓶塞」的一環 (戰略位置)
台灣是「中國瓶子的瓶塞」 ,宜蘭是「中國瓶子的瓶塞」的一環。台灣島橫亙於中國與菲律賓之間,西部與中國福建省隔台灣海峽相望,平均相隔200公里;南緣巴士海峽,與250公里外的呂宋島相對;北瀕東海,與琉球群島相隔600公里;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在區位上,扼西太平洋南北連接之咽喉,乃東北亞至東南亞、太平洋西部至中東及歐亞諸海上航線的必經之地。有人說它是亞歐大陸東入太平洋的橋頭堡,也有人說它是從海洋西進歐亞大陸的跳板。正是由於台灣一島瞰二峽(台灣海峽和巴士海峽)、處於西太平洋南北航線要衝的地緣位置,使得它在近當代的戰略地位不斷上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從軍事角度來看,如果說中國的大陸岸線彎曲如弓,那麼台灣即位於弓背要害之處。它可射向中國東南沿海六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台灣東部面向大洋一側均為壁立千仞的斷崖海岸,易守難攻,自然防禦條件非常有利,宜、花地區,扼守要地;如果以台灣為中心,以500公里為半徑,向太平洋西邊作一個扇狀延伸,就好比撒下了一個覆蓋廣闊的雷達防禦網,再也不用擔心會有不懷好意的「鯊魚」狂舉妄動。

檢視相片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就注定了台灣處於海權與陸權相爭利的交集點,中國瓶子的瓶塞戰略位置。圖/李界木提供
宜蘭是黃金通道的眼睛(經貿位置)
台灣過去是歐亞航線上「添煤加水」的重鎮,施琅當年就指出過,台灣「舟帆四達」,占盡地利,而這樣的地理優勢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由於世界各國之間在經濟上越來越互相依賴,物流量也隨之愈來愈大,像台灣這樣的海上要道、交通樞紐,自然會發展成為暢通世界的物資集散地。
亞洲的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國際通道之一,全世界超過半數的大噸位商業航運都要通過這一海域,巴士海峽則擔負著通向日本和韓國的大量物資運輸任務。經由麻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石油運輸量是途經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15倍。幾乎所有途經麻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的船都要經過南沙群島,原油、液態天然氣以及煤和鐵礦砂,占據了所運送物資的大部分。東北亞國家強烈依賴於這些海上通道,來得到能源補給:韓國近三分之二的能源以及日本近60%的能源都是通過圖中的航線進行運輸的。台灣位於南海的北端,處在這條經濟動脈的中心,台灣的安全直接關係到這條通道是否暢通。美國對這一地區的重視可以從已公佈的美軍軍事基地的佈署上看出來。事實上,擁有了台灣島,就擁有了以它和它的附屬島嶼為中心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也就擁有了中國與西太平洋之間的黃金通道。東部的宜蘭是這黃金通道的眼睛。

檢視相片
黃金通道。圖/李界木提供

1 則留言:

  1. 台灣的地理位置真的很重要,是許多國家運送物資的必經之國,台灣附近還有中國與太平洋之間的黃金通道 ,許多商船漁船也都會在台灣休息,加油添水補充物資,所以台灣真的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地方,大家要一起好好保護他。
    J108 3號 佳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