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說全球化已死 他嘆台灣產業陷「3魔咒」:下一個挑戰是RCEP

 記者楊筱筠/台北即時報導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上周在台積電AZ廠的移機典禮上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引起熱議。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丁學文今(21)出席北威論壇,他認為張忠謀此番話語重心長,卻不見政府出面說怎麼辦,台灣產官學各走各的路,台灣人民在2023年壓力恐怕會加劇。

丁學文說台灣產業過去專長是技術升級,「過去自以為得意的,可能是未來的緊箍咒」,產業陷入了三大「魔咒」:第一,台灣產業國際化就是在全世界蓋工廠,派台幹去管理工廠,所以富士康才在大陸被喊成血汗工廠。

第二,台灣培養的行銷團隊不瞭解B2C,只了解如何拿到訂單,丁學文說,所有台灣科技業Marketing團隊的頭,最擅長的是「吃飯、喝酒、打高爾夫球」。

第三,台灣科技業都有戰略部門,最擅長「猜老闆要甚麼」,最能應付採購,最強用極品,不屑做堪用的產品,賣到東協大陸都被嫌品質好但太貴。

台灣產業也有優勢,例如台積電,在2013年iPhone選三星與台積電晶片中勝出,因三星晶片會發熱,台積電不會,丁學文說,這也讓美國最怕失去台灣產業夥伴,台灣被需要,但台灣人沒會說這個故事。

丁學文說,未來電動車對晶片需求是傳統車十倍以上,加上ESG潮流,台灣科技業要學著結合軟硬實力,向全世界說故事,因為台灣有一個得天獨厚的特質:找不到一個國家像台灣一樣,科技業很強、傳統產業很強、人民也很勤奮。

台灣人民下一步該怎麼辦?丁學文建議,台灣國家隊不能只能是喊口號,中國、美國、東南亞都是台灣市場,台灣不能再做B2B代工,產業要瞄準國際化市場,附加價值與經濟規模最高之板塊為「智慧城市」,台灣擁有永續綠能、繁榮經濟、智慧宜居,抓好政府產業政策與新創圈,SMART CITY成為台灣產業可以推的一塊路。

該怎麼做?丁學文說,中國大陸很會做世界工廠,但被認為是壞人,台灣則被視為無害的合作夥伴,台灣必須從過去擅長「零件技術、配套廠、代工客戶」,轉型成「與國家做朋友」。

2023年台灣還將面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效果會出來,丁學文透露,近期與東南亞、印度業者談,已經詢問台灣產業不在RCEP名單上,未來怎麼走?政府也沒給出解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