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中南美 打包孩子的夢





作者: 張舒涵 | 台灣立報 – 2012年7月5日 下午10:08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 我想當老師!」、「我要做醫生!」中南美洲的孩子天真地說著自己的夢想,也透露出當地資源的缺乏。「有夢想才有改變生活的動力!」劉政暉和徐慈憶今年2月底背起背包、扛起攝影機,以雙腳走訪中南美洲國家,蒐集孩童的夢想,並拍攝成紀錄片。他們認為,當孩子擁有作夢的能力,就是改變的開始。他們將110個夢想帶回台灣,與30多個小學分享,希望散播夢想的種子,鼓勵學生一起逐夢。

今年27歲的劉政暉和徐慈憶結識於中正大學社團,兩個人都很迷戀充滿傳奇的流浪文學家三毛,喜歡與孩子相處,更喜愛四處旅行,夢想追隨三毛的足跡勇闖中南美。劉政暉目前在廣達文教基金會工作,徐慈憶則在永齡基金會希望小學服務,流浪的夢想一直在他們的心中,逐漸發酵。

發揮志工經驗吸引目光

今年2月,在台中市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贊助下,他們倆勇闖中南美洲,開啟一場3個月的夢想旅程,帶回第一手的影像文字紀錄。在異國採訪當地小孩,被拒絕是意料之事;不過,有豐富的國際志工和旅遊經驗的劉政暉與徐慈憶拿出絕活,做出一支支美麗的紙風車,送給當地小朋友,還準備鑰匙圈作為小禮物。街頭小朋友因此願意接近他們。

 即便操著不甚流利的西班牙語,兩人靠著比手畫腳和塗鴉,一一記錄下孩子的夢想。遇到不懂的字句,他們會先錄下聲音,再尋找懂英語的旅人為他們翻譯。每翻譯一次,就多學到一些新的字詞。

▲各國生活型態多元,哥斯大黎加以魚為主食,漁民捕魚時連孩子都會來幫忙。(圖/徐慈憶 文/張舒涵)

「阿根廷很多小朋友夢想當足球員。」、「墨西哥小朋友嚮往當軍人。」、「祕魯有些孩子夢想當廚師。」、「中美洲大部分孩子夢想當老師、醫生或護士。」、「甚至有些孩子夢想是上學!」劉政暉侃侃而談,不同國家的生活型態與國情,孩子們的夢想也有所差異,他相信每個夢想背後都有成因。

中美洲國家很多孩子沒上學,在街上擦鞋、賣飾品掙錢,這些孩子卻夢想長大成為老師,顯見他們對教育的渴望,希望幫助和自己處境相同的孩童;此外,當地醫療資源缺乏,孩子的夢想也透露出他們企圖能夠改善現狀。阿根廷和祕魯以足球、美食聞名於世,因此許多孩子夢想成為足球員、廚師。

打破刻板印象

經過這趟夢想之旅,劉政暉和徐慈憶打破對中南美洲的刻板印象。劉政暉說,台灣人對中南美洲的想像,往往受限歐美媒體影響,認為中南美經濟落後、動輒有游擊隊出沒、駭人聽聞的殺人魔。實際上,旅途中,他們一受到中南美洲朋友的照顧與支持,也因此度過因水土不服的危機。部分城市發展也直逼歐洲大城市,並非想像中落後。

有夢才有機會改變

回台灣後,劉政暉和徐慈憶的圓夢計畫並無就此打住。他們在6月份到不同縣市的35個小學演講、播放紀錄片,並到部落小學尋找能成為中南美洲原住民小學的姊妹校,期盼促進文化交流。他們鼓勵台灣孩子勇敢做夢,透過四處演講,蒐集台灣孩子的夢想。劉政暉發現,問起台灣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很多孩子答不出來。但他認為,有夢想才有改變生活的動力,很多台灣孩子太幸福,卻也失去做夢的能力;中南美洲國家的孩子看似距離夢想遙遠,不過只要有夢想,就有機會改變。

▲中南美洲孩子的夢想隨生活型態和國情不同,劉政暉訪問巴拿馬孩童,左邊的孩子想當足球選手,右邊2名孩子都想成為棒球選手。(圖/劉政暉 文/張舒涵)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過,行萬里路前也應多讀一些書!」暑假來臨,許多青年朋友想藉由旅行逐夢或做公益,劉政暉建議,出發前應多閱讀相關書藉、查詢資料,熟知異地文化,以免造成他人困擾,更讓自己陷入險境。徐慈憶提醒,很多人喜歡做夢,但缺乏行動力,她鼓勵青少年勇於逐夢,不只要當夢想家,更要成為夢想實踐家。

▲劉政暉和徐慈憶打包中南美洲小孩的夢想回台後,分別到各地小學演講,徐慈憶到新山國小演講時一身蜘蛛人裝扮,恰巧現場有名孩子的夢想是成為蜘蛛人,讓孩子笑得樂不可支。(圖/徐慈憶 文/張舒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