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讚 南向絕不難

2017-03-26 04:37聯合報 李明吉/網路新創產業產品總監(台北市)
關於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提供一些建議供參考。
長年旅居香港和新加坡,這幾個地方雖然進步,但醫療方面就是沒有台灣那麼便利。個人有胃食道逆流病史,香港就診經驗不是緊急狀況下就醫,你需要先看普通科(類似台灣家庭醫師制度)再由普通科幫你轉診至專科醫師,不論是公立或私人體系都是一樣的。
以香港經驗,如果要照胃鏡就需要先看普通科,並取得轉診單再前往專科看診,如果公立醫院專科還需要先預約排期,方能見到醫師。依過去經驗在香港公立瑪麗醫院類(等級如台大醫院),光是拿轉診單並預約專科醫師,依科別需要至少十個月以上,這是香港公立醫療的制度。除非你是急診血流如注,不然就是等、等、等。
在台灣,老人家更換人工膝蓋或是開白內障手術非常普遍,但香港公立醫療體系下,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曾聽說有位老婆婆走了,還排不到更換人工膝蓋手術。
筆者想表達的是,台灣的醫療競爭力在整個亞洲是非常好,如筆者因為胃食道逆流需要照胃鏡追蹤胃的狀況,在台灣自家附近的專科診所就可以安排照胃鏡、超音波等檢查。以自己經驗來說,上述幾個地區根本不可能的。給政府的建議是,台灣不應將新南向定位走製造業的老路。
家人最近在新加坡才因小腳趾頭骨折前往當地私人醫院急診,醫院安排了醫師看診並照X光,開了一個禮拜止痛藥,花費大約是台幣八千元,然而台灣因健保體制和血汗的醫療人員,對比下我們的醫療實在是太廉價了。
台灣應該擺脫代工宿命,新政府應該領頭將我們良好的醫療體系,結合周邊產業,例如:醫材、製藥、醫院管理、人員培訓等,並將產業整合成良好的醫療產業供應鏈,和東南亞一些二、三線城市或區域醫院合作,帶領台灣良好的醫療體系和產業鏈一起走出去。
過去台灣靠工業、農業和其他國家交朋友,趁台灣醫療產業在大東亞仍有領先地位,應可將台灣的人才和資金結合協助友邦的醫療產業需求,台灣也可以藉由產業的交流進一步促成人才和產業界的新陳代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