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六輕許可證代表能源政策難以化解的兩難處境

不令人意外的,雲林縣政府十七日正式核發台塑六輕1張塑化三廠生煤使用許可證、5張生煤汽電共生操作許可證,塑化一廠2張石油焦的許可證,共核發8張,展延時間為1至2年。
除了環保與公民團體不爽外,這個決定讓經濟部鬆一口氣,因為今年供電過關機率提高;台塑集團也短暫高興,至少未步入台化彰化廠難以為繼的後塵;雲林縣政府則陷入髮夾彎的尷尬中;這個決定,無疑是中央介入施壓的結果。但這個決定凸顯了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兩難處境,且未能解決真正的核心問題,這種兩難尷尬處境將貫穿未來幾年。
六輕是台塑集團的金雞母,也是台灣最大的石化專業園區,因此不論環保團體如何抗議、地方民眾如何反對,六輕還是逐年擴張增廠。但對現在的民進黨政府而言,則多了另一個重要性─供電。
國內核電廠中的核一廠1號機、核二廠2號機已經在停機狀態,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全面廢核,台灣供電因此會減少16-18%,未來改以風電、太陽能等綠電替代。但核電的減少是「立竿見影」,說減少就減少;但綠電的增加卻是緩慢、甚至遙遙無期,中間有鉅大的時間與供需落差。去年5月底開始,台灣的電力備轉容量率己多次降到2-5%的低點,甚至秋冬都掉到低點,限電風險提高。
這時發電量占比在5%左右的六輕麥寮電廠,就有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如果麥寮電廠也因地方政府許可證卡關,今年夏天幾乎可確定必然出現限電;一旦發生缺電、限電,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就面臨崩盤的風險。去年台化彰化廠事件時,經濟部雖然介入協調,但顯然「政治能量」不足,最後彰化縣政府未核發延長許可證,導致關廠,原來台化廠的供電就此消失。這次麥寮電廠再次面臨地方政府核發許可證與否的關卡,中央顯然早早介入,避免重蹈彰化台化廠案。
不過,此案也正凸顯蔡政府能源政策的盲點與兩難之處;為了廢核,政府宣稱以綠電替代;但一來綠電興建速度在時間上的落差,難以彌補短少的核電;二來即使綠電如規劃的完成並增加供電量,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讓其不可能成為穩定的電力基載,因此政府一樣要增加火力發電。
而火力發電一定產生排放與污染─不論是用生煤或天然氣,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差異。雲林縣環保局長林長造在核發許可證後表示,雲林縣府必須依法審查許可展延申請,「但捍衛民眾的健康權、空氣品質不會打折扣」,其實只是一番場面話。而這次拿到許多證的台塑也只能「高興一個晚上」就好了,因為1-2年又要再次面對同樣問題,如果屆時政府覺得供電較寬裕,麥寮電廠命運就難卜矣。
事實上,台灣碳排放與空污的增加已然是確定的命運;台灣最大的碳排放來自發電,占比近4成;為了彌補廢核後電力不足之處,台電其實是在大力增加火力發電機組,單是興建中、預估今明2年要加入發電的火電機組就多達9組,其中4組生煤發電、5組天然氣發電;今年夏天包括大潭2組緊急火力發電機組共5組機組加入發電後,每天的排放量就要大增。台電過去每年使用3000萬噸生煤,未來逐年增到3600萬噸。
台灣要減碳、降空污,從這些數字來看,大概是沒啥指望;即使政府耗費鉅資、用盡心力淘汰百萬輛二行程機車,其減少的污染量拿去給增加火電的排放與污染「塞牙縫都不夠」。
不過,在全面廢核已是蔡政府既定政策的情況下,能夠改變的空間已不大;即使台電大力投資環保設施、增加天然氣發電比重(排放與污染較輕),也無法改變增加火力發電就會增加排放與污染的本質。
除非蔡政府與台灣願意承擔缺電、限電的結果,否則,在面對核電與排放污染增加這兩個魔鬼要作選擇時,蔡政府已經作了選擇:排放與污染增加。這項選擇,其實並非如許多綠營與反核人士宣稱的「廢核是世界潮流與趨勢」,反倒是除了德國選擇全面廢核外,多數國家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全球聯手減碳、降低排放的壓力下,其選擇是減碳優於廢核。
那些先進國家多仍有核電運作,例如瑞士核電占4成、法國占7成、瑞典4成、芬蘭3成、丹麥1成…..;甚至美、法的核電廠都已紛紛延役,更別提中國、印度及中東國家等開發中國家,還有數十座核電廠計劃進行中。民進黨為台灣選擇的全面廢核之路,絕稱不上世界潮流、全球趨勢。
綠營全面廢核的神主牌看起來是屹立不搖、難以改變,但未來幾年,蔡政府與台灣就註定要處於廢核與排放污染增加之間的兩難困境;台灣的供電就如走鋼索─既需要台電強大的調度能力,又要民眾大力忍受排放污染增加的痛苦;當然,可能更需要的是運氣─當備轉容量率降到低點,所有發電機組又被操到臨界點時,任何一點意外都會造成限電。天佑台灣!

2 則留言:

  1. 綠店供應不穩定,那就存電,把供應穩定時不用的電存起來,再供應不穩定的時候拿出來用,技術上也許有些困難,但可以想辦法阿!為了各自的利益,各退一步,不行嗎?

    回覆刪除
  2. 六輕會影響到當地居民的健康.pu2030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