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室,無國界
與你分享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豪情,願你我一起努力,成為一個視野寬闊、關懷世界的地球公民!(始自2013/12/21)
臺灣區域特色~中部區域
八堡圳
,或稱
八保圳
,位於
彰化縣
,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
施世榜
籌款所建,故原名「
施厝圳
」,又因取
濁水溪
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
濁水圳
」,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所謂「
堡
」,
清治時期
原稱之為「保」,乃當時的自治單位,用以輔助地方政務(州、縣、廳)。數個村落(稱為「庄」)為一堡。八保圳即因灌溉八保得名,包括:
東螺東堡
、
東螺西堡
、
武東堡
、
武西堡
、
燕霧上堡
、
燕霧下堡
、
線東堡
、
馬芝堡
。
日治時期
保、堡固一稱為「堡」,故八保圳改稱「八堡圳」迄今。
嘉南大圳
,原稱
官佃溪埤圳
,為台灣在1920年代最重要水利工程之一,由
台灣總督府
工程師
八田與一
設計,工程包括當時
東南亞
第一大的
烏山頭水庫
。1917年(
大正
6年)八田技師向總督府提出「官佃溪埤圳計畫」,大圳興工於1920年(大正9年)9月,以灌溉區域涵蓋當時
嘉義廳
、
臺南廳
得名(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縣市),首先先建造烏山頭水庫,之後開鑿水路溝通曾文溪和濁水溪兩大河流系統。1930年5月竣工,
嘉南平原
水田亦大幅增加30倍
,而4年後稻獲量亦增加為
4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