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調降糧食自給率給台灣的啟示

作者:杜宇(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日本是最重視糧食安全的國家之一,因應態度也相當積極,經常成為台灣政府在制定農業政策上重要「參考」對象。而日本連續4年糧食自給率(按卡路里計算)均低於40%(2013年度為39%),基於現實考量,農林水產省宣佈將把以熱量基準的「糧食自給率」由原先預期2020年度達到50%的目標下修為2025年度達45%,以生產額為基準之糧食自給率目標則由70%提高為73%。也讓人關心到行政院農委會在2011舉行「全國糧食安全會議」結論,曾提出2020年國內糧食自給率將由33﹪提高到40%的目標,有無必要調整,是否仍然可以順利達成,主管部門應主動提出說明與民眾溝通。日本糧食自給率無法提高主要原因在於農業人口老化,農地面積減少,導致日本國產農業生產力偏低(日本政府未提供農產品輸出補助金),加以民眾飲食西化使得肉類和蛋的消費量增加,而飼養雞、豬、牛的飼料穀物與油脂所需的玉米、黃豆大多數由國外進口,特別是進口的食材遭到大量浪費,日本一年大約有1700萬公噸的食物遭到丟棄,一半以上的食物耗損來自家庭部門,種種因素拉低了日本糧食自給。
而這些也都是目前國內農業所遭遇到的難題,卻未見主管部門提出比日本政府更高明的因應方案,雖然糧食自給率與糧食安全沒有絕對關係,台灣也不會發生立即的缺糧危機,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如何避免浪費食物、農業結構調整、農漁牧產量與資源合理配置、實施「糧食銀行」調節稻米供需、戰備存糧數量與保存、緊急轉作機制、國外屯田等政府都需要有完整規劃持續來推動,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因政府高層人事更迭造成農業政策缺乏延續性,成為農業經營最大的風險。要增加國產糧食自給率不得不考慮到灌溉用水來源,然而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土地大量沙漠化缺水問題將日益嚴重將制約農業永續發展。根據研究指出日本如果想把糧食自給率提升10%,就需要增加160意公噸的水,用水取得將是一大難題,為此專家特別提醒未來決定糧食供應問題的最終因素可能不是耕地而是水資源。看看近日國內因久旱不雨各行各業搶水日益激烈,農田優先被迫休耕以及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2.6%,生活用水占18.4%,工業用水占9.3%)被要求釋出,正說明未來國內想增加農業用水不太可能,必須朝向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加強維護及改善現有農田水利設施與管理制度。日本政府過去習慣用「熱量權數糧食自給率」遭到外界質疑其準確度,台灣也依詢日本模式,然而在新的基本計劃中日本政府首次加入了「食物自給力」目標並設想了4種進口主要糧食被切斷緊急時期的飲食生活,尤其日本與中國均將馬鈴薯列為主要糧食作物積極推廣,這樣的做法同樣值得台灣重視。日本政府勇於檢討,隨時修正偏離的方向,台灣官員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