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使用之淡水 僅占水資源1%

您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佈的嗎?地面水和地下水其實上是共通,可以互相調節的,但是抽取地下水,又為何會破壞水循環的平衡呢?一塊來了解。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顯示,從1980年~1989年,氣象災難共有1498起,而1990年~1999年,總共有2034起,但是光從2000年~2005年,短短的5年內,就多達了2135起。氣象災難,足足是100年前的100倍。
這是因為人口與財富的增加,加上極端天氣的衝擊,過去的防災設施,已經無法再應付。以台灣過去的八八水災為例子,就帶來巨大的災害。
屏東縣長曹啟鴻:「全部林邊鄉和佳冬鄉,被水浸泡了1個月,裡面也不全都是水,還有泥巴,拖泥帶水清不完。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地層下陷。」
地層下陷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地下水,是因為地表的泥沙岩石和地層中顆粒較大的岩層,像是砂岩、礫岩等,都有空隙與裂縫,也就是所謂的含水層,而顆粒較小的岩層,像是頁岩,會形成阻水層,下滲的雨水就會累積在含水層,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和地面水是共通的,兩者之間會互相調節,地下水可以在旱季,補充河水和湖泊,雨季來臨時,又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儲存在地層之中,在水循環的平衡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沒有節制地大量抽取地下水,超過了原本大自然所補充的水量,那原本水分所佔的空間,會在抽取之後形成空隙,上層地層的壓力下,泥沙顆粒會越來越緊密,這就會形成地層下陷,反而容易造成淹水。
地球上的水,原本就分佈非常不均勻,約有97%的水,最後都流進大海裡,而剩下的2%,是在南北兩極和高山上,以冰山或冰川型態存在著,難以被人類所利用。因此不管是河川、湖泊,或者是地下水,這些人類能夠直接使用的淡水,其實只佔1%而已。
台灣其實是世界上,排名18缺水的國家,因為台灣地形陡峭狹窄、河流短而急,無法留住水,又缺乏湖泊,加上山坡地不當的開發,讓已經容量不夠的水庫,不斷的淤積,所以能留下來的水,反而很有限。
這時如果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以沿海的低窪地區而言,海水就很容易入侵,而導致地下水鹽化,讓土壤沒辦法繼續耕種,當地居民能夠從事的產業變的越來越少,又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取自民視新聞網】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