噍吧哖百周年 受難名單首曝光

日治時期最大規模抗日 噍吧哖受難名單首曝光
1915年,在今天台南縣玉井鄉,余清芳(1879-1915)、羅俊(1854-1915)和江定(1866-1916),因不滿日本殖民政府,發動武裝抗爭,是台灣日治時期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抗日行動,史稱西來庵或噍吧哖事件。
這起事件以余清芳為首,平時在余擔任乩童的「西來庵」王爺廟聚會商討,原本是計劃在1915年農曆七7月發動起義,卻在同年5月底被日本殖民政府覺察而提前動員,攻擊多處派出所,而日人則出動大砲、機關槍等武器圍捕。
參與抗爭的人大多居於台南和高雄山區,武裝衝突地點,則位於今台南縣玉井鄉的沙仔田、芒仔芒、竹圍、三埔,今台南縣左鎮鄉的岡仔林、內庄仔庄、左鎮,今台南縣南化鄉的菁埔寮、中坑、南庄、北寮、竹頭崎,以及今高雄縣甲仙鄉阿里關、大邱園、茄苳湖等十五個村庄。
噍吧哖事件從余清芳等人開始策畫起事,到江定等人被審判處死,前後長達兩年時間,共有1,957名台灣人被逮捕。
今年恰逢噍吧哖事件一百周年,台南市政府委託學者調查,首度找出受難者名單,據統計,死亡者1412人、判刑1424人,將在八月紀念活動中公開,讓後人憑弔。
聯合報導,台南市文化局委託學者研究,從日治時期戶籍資料一筆筆核對,目前找到的名單中,死亡者1412人、判刑1424人,但高雄市甲仙與杉林兩區戶籍資料遺失,負責研究的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所長戴文鋒表示,死亡者應該至少還要再加3oo人。
戴文鋒表示,當時日人追剿余清芳餘黨,採「清庄」方式,全庄的人都殺光,但過去都是傳說,而從戶籍資料發現,死亡最小的才1歲、最老81歲,全戶最多死亡28口,而這樣的家庭有近百戶,據聯合報提供的資料: 
左鎮的簡文草,一家8口被殺,他一人在左鎮山區躲了兩年,擔心連累其他家人,摸黑抱浮木順著曾文溪水漂到西港,在當地人幫助下,頂替死亡的黃憨犇,改名娶妻生子,二次大戰前曾冒死帶著三名兒子返左鎮祭祖,一直到死都想要認祖歸宗。
玉井一位王姓校長家中祭拜「余榮」的牌位多年,他從阿嬤口中得知是噍吧哖受難者之一,戴文鋒在尋耆老過程中,協助調查查出過世的阿嬤陳玉,十三歲時嫁給「余盈」,一子尚未滿周歲就發生噍吧哖事件,全家都被抓,陳玉父親與丈夫都遇害,兒子在家中無人照顧,活活餓死,陳玉僥倖逃生後改嫁王姓人家。
自由報導,台南市文化局也透過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調查玉井、楠西、左鎮及南化等台南山區,此四行政區的死亡受難人數至少2832人,遠高於當年法院判決書記載的人數。
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透過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展開調查,發現很多人戶籍資料寫有「匪」字,且多是同一天死亡。目前受難人數僅限於玉井等四區,並不包括台南其他行政區及高雄甲仙受難者。受難名冊的調查出版預計可在今年完成,雖然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也算是給受難者家屬一個交代。
忠時報導,目前也在籌劃興建噍吧哖事件紀念館,市長賴清德表示已運用玉井糖廠百年辦公室修繕發包,該棟二次大戰後建築將三合一使用,規畫為紀念館、產業交流中心及旅遊服務中心,另噍吧哖事件吧哖事件發生的派出所,也一併在明年10月整修完成。
從1歲到81歲…噍吧哖百周年 受難名單首曝光
2015-06-09 03:09:52  聯合報 記者修瑞瑩、吳淑玲/台南報導
縣市合併前,當時的台南縣長蘇煥智,曾在玉井鄉設立噍吧哖事件紀念公園及紀念碑。 記者吳淑玲/攝影
分享
一九一五年在台南發生的噍吧哖事件,是台灣在日據時期規模最大、死傷最多的武裝抗爭事件,今年適逢一百周年,台南市政府委託學者調查,首度找出受難者的名單,死亡者一四一二人、判刑一四二四人,將在八月紀念活動中公開,讓後人憑弔。
噍吧哖是今日台南市玉井區的舊地名,一九一五年漢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利用台南市區奉祀王爺公的西來庵掩護,聚集群眾,發展抗日組織,後被日人發現,展開清剿,余清芳等人在當年夏天發動武裝抗爭,攻擊多處派出所,也引起日人憤怒,出動大砲、機關槍等武器圍捕。
余清芳眾聚集在玉井虎頭山一帶與日軍對峙,八月間余清芳被捕,逃脫的江定等人也在隔年被捕,日人進行報復性清剿餘黨,歷史上也有「屠庄」之說,死亡遇害人數近二千人,判刑也有一千多人。
噍吧哖事件發生地現今對照 圖/聯合報提供
http://http://udn.com/news/story/7314/954424-從1歲到81歲…噍吧哖百周年-受難名單首曝光#prettyPhoto分享
噍吧哖事件史料上又稱西來庵事件、玉井事件,今年剛好滿百周年,台南市政府將在余清芳被捕的八月廿二日,舉辦百周年紀念活動,但多年來對這件歷史事件的研究卻不多,且多集中在事件經過,至今死傷有多少,除了日本官方記載的三○九人死亡外,並無其他調查數字。
台南市文化局委託學者研究,從日據時期戶籍資料一筆筆核對,目前找到的名單中,死亡者一四一二人、判刑一四二四人,但高雄市甲仙與杉林兩區戶籍資料遺失,負責研究的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所長戴文鋒表示,死亡者應該至少還要再加三百人。
台南市文化局表示,噍吧哖事件有重要歷史意義,當時是漢人武裝抗日最大規模的事件,與霧社事件由原住民主導不同,當年判刑的人太多,日本殖民政策在噍吧哖後,從原本的軍人主政,轉變為文人,改以懷柔方式,漢人的抗日也不再有武裝衝突發生。
戴文鋒說,當時日人追剿余清芳餘黨,採「清庄」方式,全庄的人都殺光,但過去都是傳說,從戶籍資料發現,死亡最小的才一歲、最老八十一歲,全戶最多死亡廿八口,而這樣的家庭有近百戶。
去年台南新化區第一公墓附近發現大量骨骸,清點後有三千多人,地方盛傳是噍吧哖事件中的死難者,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陳信安研究認為,新化有多處「萬人堆」、「殺人埔」的地名,推測應該是事件當時很多人被日警帶到新化屠殺,才取這些地名。

甲仙區位於台灣高雄市東北部,東鄰桃源區、六龜區,西鄰臺南市南化區,北接那瑪夏區,南連杉林區。位居南部橫貫公路西端之要衝,以芋頭、竹筍等農特產品而聞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