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沙結盟 巴勒斯坦被邊緣化
以伊朗為假想敵,美國、以色列及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地區的結盟態勢已然成形,華府退出伊核協議就是明證,如今美國駐以大使館正式遷至聖城耶路撒冷,沙烏地僅冷淡回應,甚至傳出向巴人施壓逼其接受現實,顯示隨著中東格局變化,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
去年12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即表明對中東平衡政策已經結束,轉而力挺以色列到底。就在此大背景下,川普呼應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主張,不顧歐洲盟邦強烈反對,獨斷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制裁伊朗政策。
沙烏地與美國也是盟友,但關於以巴衝突,沙烏地過去與以色列一直勢同水火,且是巴勒斯坦的大金主之一。然而,去年6月沙烏地新王儲穆罕默德掌權後,愈益敵視伊朗,隨後在川普女婿、白宮中東特使庫許納穿針引線下,穆罕默德與以色列愈走愈近,開始結盟抗伊。
在此情況下,巴勒斯坦問題明顯受冷待。因此,現今對中東的關注焦點,不在於美國搬遷使館,而是憂慮以色列是否有意藉伊核問題,向伊朗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擦槍走火引發區域戰爭。
敘利亞內戰期間,伊朗在敘境建立龐大軍事網絡,招攬8萬名什葉派民兵、部署革命衛隊精銳「聖城旅」,特別是在靠近戈蘭高地的南部地區。伊朗似有意開闢新戰線,從多面夾擊以色列,而以方的目標便是防止伊朗得逞。
上周以色列對敘境伊朗軍事設施發動空襲,以軍稱其攻擊目標與「激進軸心」(Radical Axis)有關,這個軸心指的就是伊朗、敘利亞、黎巴嫩政軍組織「真主黨」,以及控制巴勒斯坦自治區迦薩走廊的巴人政軍組織「哈瑪斯」。
在哈瑪斯鼓動下,迦薩民眾3月底起在邊境與以軍爆發流血衝突,至今仍未平息。隨著美國大使館正式遷至耶路撤冷,伊朗勢將趁機煽動反以情緒,令以色列腹背受敵。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