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大腳走天下」社團校外參訪(104/4/10)
茶業改良場(楊梅)
電話:03-4822059 傳真:(03)482-4716
茶香四溢的茶業改良場位於桃園市楊梅區埔心,佔地廿公頃,綠油油的茶樹星羅棋布,是臺灣茶葉主要栽培中心,主要工作培育優良茶樹品種、研究改進茶園栽培管理技術、茶樹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改良製茶技術、茶園機械及製茶機械、研發茶葉多元化產品及協辦茶葉安全檢驗等相關業務。研究設備與農場設施規劃完善,是臺灣唯一的茶葉試驗研究專業機構,更在世界各產茶區及茶葉重要消費國家享有盛名。
茶改場創立於明治36年(1903),創立之初原名「殖產局安平鎮製茶試驗場」,負責掌管製茶及茶樹栽培之試驗業務,同時也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半機械製茶工場,場址位於桃園廳竹北二堡草湳陂庄(後誤作草湳坡庄),首任主任為殖產局農商課藤江勝太郎技師(1905-1909),另於銅鑼圈設置栽培試驗分場。試驗場於1909年遷移至西南方現址重新建築新廠舍,原址無償提供「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作為安平鎮工場使用。而試驗場則於翌年更為「安平鎮茶樹栽培試驗場」(1910),後再改制為「中央研究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1921)及「農業試驗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等」(1939)。
楊梅鎮長期以茶為大宗作物,近來茶葉滯銷,勞動力大量外流,大片茶園荒廢,影響茶葉生產至鉅。為獎勵茶農自產自製自銷,減少茶商壟斷,民國七十三年規劃大平山下秀才窩等段廿五公頃茶區開闢山邊溝連絡道幹道,利用風景秀麗之茶區發展觀光,帶動茶葉之促銷。楊梅鎮觀光茶園蜿蜒於山陵間,環境清幽,加上茶葉品種多,花香茶味四溢,成為一個清新沁人的踏青處。設有涼亭及停車場,整齊劃一的茶園鮮綠油亮,居高臨下,視野廣闊,一望無際,可遠眺楊梅鎮及四周起伏的丘陵地,適合假日健行、觀賞茶園風光及品茗。在過去楊梅區的丘陵地區:高山頂、矮坪仔、秀才窩一帶,原種植外銷所需的綠茶為主,而近年則改為製作半球形包裝包種茶 ;民85年更發揮創意命名為「秀才茶」。
臺灣茶區初始即以山坡地為主,早期集中在北部丘陵台地,後經多次興衰更替及市場變遷,逐漸向中、南、東部分散移動,但仍然以山坡地為主要範圍,近年來高海拔茶園面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茶園的水土保持亦期以合理利用土地之方式,以保持茶產業之永續生產。有關茶園水土保持工法介紹如下:
一、山邊溝:在山坡地毎隔適當距離沿等高位置所構築之三角形淺溝,可減短坡長攔截逕流,減低沖蝕,並可作為田間作業道路。
二、平臺階段:在坡面毎隔適當垂直距離,沿等高方向,構築多條連續階段,可減緩降雨時坡面水流速度以抑制逕流,防止土壤沖蝕,達成坡面土地安全利用。
三、駁坎:以混凝土或是砌石所築成之護坡設施,可防止及攔阻填土或開挖坡面所造成之崩塌,以穩定邊坡,減少沖蝕。
四、跌水:溝渠坡度陡,水流速度過快,就會發生溝底沖蝕,在適當地點建造垂直落差,可以減緩流速,安定渠道。
五、L 型側溝:於坡地道路內側構築之 L 型混凝土排水溝,利於宣洩逕流,防止溝身及路基沖蝕,保護邊坡防止崩塌。
六、式草溝:複式草溝中間鋪設卵石,視溝寬適度調整寬度。可宣洩逕流,防止土壤沖蝕,保護溝身安全。
七、高耕作: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實施栽培耕作,可增進水分入滲及保蓄,並可抑制坡面逕流減少土壤沖蝕。
八、草:在茶園內種植草類,可保護土壤免受雨水的沖蝕,而且還可以供應有機質,以維護土壤肥力。
九、蓋:以花生殼、甘蔗渣等有機資材,覆蓋於地表,可作為有機質補充來源及防止雨水沖刷土壤。
十、風林帶:在茶園週邊種植林木,可以抑制風速,減少茶樹因強風造成之生理或機械傷害,且減少水分蒸散量。
目前茶園多位於山坡地,面對氣候異常變化,更須在事前就做好各項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讓坡地茶園之邊坡能夠和強降雨之侵蝕相互抗衡,以維護農民生命財產之安全,保持優良的茶園生產環境,並確保山坡地茶園的持續性生產。
圖一、平臺階段 | 圖二、砌石駁坎 | 圖三、階段式駁坎 | 圖四、混凝土駁坎 |
圖五、複式草溝 | 圖六、L 型側溝 | 圖七、等高耕作 | 圖八、植草 |
雖然我看過茶葉也喝過茶但卻沒看過製作過程 真想去看看
回覆刪除雖然我看過茶葉也喝過茶但卻沒看過製作過程 真想去看看
回覆刪除茶葉的製作過程雖然知道,但還是真想親眼目睹。
回覆刪除J10323
這些改良茶葉不但好喝還健康 這裡還有茶葉的基礎訓練 真希望去那裡玩J1071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