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耕吉郎-台灣紅茶之父





大部份的人對英式下午茶都不陌生,來一杯香醇的紅茶,加上精緻的糕點,就可以盡情享受悠閒的午后。眾所周知,來自印度、錫蘭的阿薩姆紅茶,被公認是世界上最好的紅茶;不過,這個說法並非顛仆不破的定律,從日治時代開始南投縣魚池鄉的紅茶就讓阿薩姆紅茶失色。921地震後,當地災民更藉紅茶迅速重建災區經濟,7年來甚至讓當地紅茶身價達到國際茶價的20倍,創造了「紅色奇蹟」。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日前大陸「安利」消費團分批來台,照例阿里山和日月潭都是必遊勝地,大陸客來到日月潭只要喝到店家招待的魚池紅茶,無不感到驚訝直呼「怎麼會有這麼好喝的紅茶」,而且10個當中會有6個大陸客掏出腰包購買。日月潭也是日本客最常到訪的地方,日本客對魚池紅茶早就傾倒不已。

日本人向天皇進貢的「御用珍品」

魚池紅茶和日本的淵源倒是很深,農委會茶改場魚池分場場長郭寬福道出淵源來由,日治時代,日本有一位農業專家新井耕吉郎(日本群馬縣人),於1904年來台,當時他才22歲。1926年服務於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在「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成立前參與該試驗地點評選任務,新井耕吉郎發覺魚池鄉日月潭一帶,日夜溫差大,濕氣充足,終年雲霧裊裊,十分適合種植紅茶,於是選定魚池中海拔優越地理環境試種紅茶。

不久,日本突破英國對紅茶的寡斷,在日月潭成立魚池支所,新井耕吉郎於1936年轉調「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從事紅茶試驗及推廣工作,並自印度引進阿薩姆品種及採集台灣野生山茶等進行品種選育,成效卓著,成為台灣外銷主力之一,更成為日本人向天皇進貢的「御用珍品」。

新井耕吉郎帶著妻小來到魚池鄉,以人力墾荒七十一公頃,並建造全台惟一的錫蘭式紅茶廠。之後輔導多家民間會社推植紅茶近千公頃;1939年達到鼎盛期,魚池茶區達三千公頃,占台灣外銷紅茶產量達九三%。在其任職期間(1941年3月至1945年12月)因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經濟大受影響。加以徵兵頻繁,缺乏經費及勞力的狀況下,新井耕吉郎仍照常推動紅茶各項研究推廣業務,令人佩服。

新井耕吉郎一身奉獻給台灣的紅茶,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他在台打拚期間,因環境惡劣,妻亡故,兩子分別在十五歲、一歲夭折。戰後因對台懷有深厚感情,不接受遣返,並將關於紅茶的研究和製作技術,全盤移交給國民政府的技術人員。不幸的,新井耕吉郎卻於1946年罹患瘧疾去世,獨生女玲子黯然返日。新井耕吉郎病故之遺體,就在改良場現址火化。其親屬欲將骨灰帶回日本,所乘坐之輪船卻不幸沉沒。

台灣紅茶之父新井鞠躬盡瘁

新井的鞠躬盡瘁精神感動了台灣人,前台灣茶葉公司陳為禎總經理(戰後首任魚池紅茶試驗所支所長),於1949年在茶園建碑以紀念其對台灣紅茶試驗業務之貢獻,並尊他為台灣紅茶產業鼻祖(台灣紅茶之父),同時視他為紅茶發跡地貓蘭山守護神。

前年11月8日企業家奇美集團總裁許文龍偕友遊日月潭,夜宿大淶閣飯店,翌日清晨在飯店總經理陳銀城的導覽下,一行人登台灣紅茶的發源地「貓蘭山」,也就是茶改場魚池分場的所在地。路經新井耕吉郎紀念碑,陳銀城簡單介紹了新井耕吉郎的生平,及對台灣紅茶的貢獻,當下許文龍為之動容。許文龍一向是魚池紅茶忠誠愛好者,當許文龍了解到新井耕吉郎原來是台灣紅茶之父,便決定親自為新井耕吉郎雕塑紀念銅像。

不過,由於新井耕吉郎在台留下的影像照片早已佚失,讓許文龍不知如何著手。所幸,老天似乎自有巧安排,新井耕吉郎的日籍老同事竹下貝吉,去年元月中旬到日月潭緬懷舊居地,巧遇茶改場魚池分場長交接典禮。老人家指著紀念碑說,很懷念這位老長官,隨即掏出三張泛黃照片。這三張老照片也讓許文龍得以趕在去年5月完成塑像。他一共翻製成四尊銅像,一尊存放在奇美博物館,一尊贈予茶改場魚池分場,一尊置於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一尊則贈予新井耕吉郎的後人。

而要聯絡新井耕吉郎的後人又是一段機緣。話說戰後,新井耕吉郎的女兒玲子離台時十八歲,返日後與櫻井清一結婚,婚後很少提及父親在台的事蹟。她前年去世,家族中無人知曉長輩在異鄉受敬情事。直到去年,竹下透過六十三年前曾就讀魚池小學的婦人高良惠美,才與櫻井家人搭上線。

去年10月24日,於茶改場魚池分場紅茶文化展示館舉行紀念銅像揭幕儀式。新井耕吉郎的外孫櫻井克義,去年6月間輾轉獲台灣方面通知,指他未曾謀面過的外公新井耕吉郎,不但在日月潭擁有紀念園區、像神般被膜拜一甲子。他受邀參加新井耕吉郎紀念銅像揭幕儀式,竹下貝吉和高良惠美也到場觀禮。櫻井家族五人現場聽聞台灣人講述祖先故事時直說,「台灣人溫暖的心,讓我們好窩心。」。



戰後魚池紅茶繼領風騷


戰後,魚池紅茶的發展並未隨著新井耕吉郎的去世而中輟,台灣省政府從日本人接收「三庄製茶株式會社」、「持木興業合資會社」、「東橫產業株式會社」、「台灣農事株式會社」及「中野商店」等日人產業之生產機構,歸台灣農林公司旗下的台灣茶葉公司管理經營。至民國44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將省營台灣農林公司開放民營,構成今日之民營化之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

新井耕吉郎任職期間,有鑑於在魚池鄉鹿篙仔(今新城)由於天候和地理條件優越,種植的紅茶最優質,於在當地興建了一座「持木製茶廠」,當時魚池紅茶大部份產自這個茶廠。在台灣農林公司旗下的台灣茶葉公司接收茶廠後,於1951年進入茶廠服務,日後並擔任廠長的石朝幸表示,戰後,魚池紅茶仍繼續紅了近20年。當時,種植紅茶的地區不只魚池鄉,還有大溪、林口、花蓮等地,這些地區的紅茶如果要外銷,非得摻入魚池紅茶不可,否則難以按捺挑嘴的外國客人。

石朝幸指出,台灣的紅茶可以繼續引領風騷,除了新井耕吉郎奠定深厚的基礎外,也要歸功於1946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農業專家謝和壽。他同時擔任農試所魚池分所所長和農林公司魚池茶改場場長,前後達13年,他創建魚池新茶廠,研究改進紅茶製造技術,生產質優的「日月紅茶」拓展外銷市場,在歐美享有盛名。另一方面他在自營茶園內新植台茶7號、8號新品種26公頃,並大量繁殖阿薩姆種茶苗,復興魚池茶區茶園發展業務,嘉惠地方茶農貢獻頗巨。

石朝幸指出,魚池紅茶的沒落伊始於六0年代,由於台灣農林公司採多角化經營,並未專注於紅茶,加以工資成本驟增,售價高昂,在國際市場喪失競爭力。農林公司最後將茶園和茶廠出租給茶商,茶商資源有限,產量和生產品質每下愈況,紅茶從此一蹶不振,完全退出國際市場。甚至內銷市場因烏龍茶的崛起,國人對紅茶也興趣缺缺。在無利可圖下,茶農紛紛將茶園棄置,改種收益較高的檳榔。

九二一地震震出紅茶第二春

正當大家對品質世界第一,曾在國際市場所向披靡的魚池紅茶,逐漸走入歷史,而感到惋惜之際,中部百年大震921卻為魚池紅茶震出新的商機。魚池鄉鄰近震央的國姓鄉九份二山,災情慘重,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在這裡投下不少重建經費和人力。當時不少社區營造和社福人才來到魚池災區,參與各項重建工作,其中重點工作包括如何創造就業機會,加速災區經濟重建。

曾經在埔里桃米坑參與生態村規劃的埔里人王元山,也來到大雁的澀水社區。王元山回憶當時,不少災民家園全毀,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內心都很憂鬱!當時,負責推動社區營造的相關人士,亟欲找一項與當地息息相關的產業,讓災民動起來,儘速走出陰霾,並藉以增加收入。紅茶便成為第一個選項。

也許是上天對魚池災民的恩賜,農委會改茶場魚池分場在921地震前,成功培育新一代的優良茶種「台茶18號」(又稱「紅玉」)。該場製茶課長黃正宗指出,早期日本人用印度阿薩姆紅茶與魚池山茶交配,培育出「台茶8號」,「台茶18號」則是用緬甸的茶樹和魚池山茶交配,培育而成。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顏色金黃偏紅,用白色茶杯飲用,與杯緣接觸的最外一環,又稍微偏綠,顏色十分誘人。香氣也很濃烈,堪稱紅茶的極品。

於是,社區營造工作者在茶改場的協助下,鼓勵茶農種植「台茶18號」(紅玉),只是茶農對於紅茶市場已失去信心,大多抱持觀望的態度,唯獨葉金龍夫婦率先復耕荒廢了二、三十年的紅茶園,並重組產銷班(第六產銷班─森林紅茶)。葉金龍深知進口紅茶一斤只要50至130元,台灣的採茶工資是紅茶產區肯亞的100倍,若未能區隔產品,只有挨打的份,所以,他堅持有機栽培、完全手採,並提高製茶品質,以及建立自有品牌。

然而,有機栽培成長速度慢,產量大不如使用化學的茶園,一年只能產八百斤,成本也高了二至三成,遇到只會比價的消費者就沒輒了!不過,葉金龍仍不改其志,因為「台茶18號」(紅玉)有一股淡淡的薄荷香和肉桂香,必須靠有機栽培才能凸顯出來,所以,他只做茶給「內行氣」的人喝。而且,目前上等的魚池紅茶身價已經炒到一斤五、六千元,他的有機茶一斤才三千到三千六百元,相形之下,反而更便宜!

五隻兔子乃紅茶極品

另外一方面,日治時代「持木製茶廠」前廠長石朝幸,也在製茶廠所在地的鹿篙仔(今新城),成立紅茶第七產銷班,建立「和菓森林紅茶」的品牌,將觀光休閒和農業結合在一起,開放遊客親自體驗製茶的樂趣,並開設品茗教室,教導遊客如何辨識好茶,以及泡出一壺清香甘醇的紅茶!

「和菓森林紅茶」在茶改場的協助下將紅茶明確分級。由於每一季的雨量不同,茶葉成長品質也會不同;再者,製茶時天候條件也變化無常,在在都會影響製茶的品質。該茶廠以兔子做為辨識,三隻兔子以上都是好茶,五隻兔子乃是極品,多一隻兔子茶價貴一、二百元,這項作法確保消費者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好茶。

為了重振魚池紅茶,鄉公所、農會和茶農一路主打新品種「台茶18號」(紅玉),使得消費者有偏愛「台茶18號」(紅玉)的現象,對此,石朝幸認為,事實上,魚池鄉目前有三種品系的紅茶,擁有各自的特色和風味,消費者不妨多多嚐試。石朝幸指出,「台茶18號」(紅玉)像辣妹,香氣、色澤十分討好。「台茶8號」大多為老茶樹,它吸收的地氣和礦物質更多元,回甘更久,也更利尿解毒,像寶石祖母綠一樣雋永。此外,魚池當地的山茶製成的紅茶有一股很濃的蜜香味,像紅寶石一樣珍稀。

魚池紅茶在茶農自覺下,終於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連當年總攬紅茶生意的台灣農林公司也再度嗅到商機,於是將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之製茶工廠重新翻修,開放遊客參觀。內部設有紅茶展售店面和製茶廠,茶廠林木參天,綠意盎然。

這座茶廠興建於日治昭和13年(西元1938年),這一棟古董紅茶廠房為臺灣目前碩果僅存的英國傳統式工廠,完全模仿英國在印度、錫蘭等地製茶廠建造,二、三樓廠房,包括地板、窗戶、樓梯、門板,全以純檜木建造,可吸濕防水保持溫度可隔熱,顯得相當特殊。廠內的揉捻機、茶菁切斷機、解塊機、風選機、乾燥機等製茶儀器,均為英國進口,由於第一代的銅製器械保養得宜,迄今機具還能保持正常順暢的運轉。

復耕的速度仍趕不上市場的需求量

從地震重建開始到前幾年,魚池紅茶「重返光榮」之路,走的很艱苦、孤獨,直到現任鄉長廖學輝當選鄉長之後,藉行政資源爭取預算,舉辦多場紅茶文化節,吸引媒體和遊客的目光,再度打響魚池紅茶的名號,重新擦亮魚池紅茶的金字招牌。同時,魚池鄉農會也透過全省農會系統,協助茶農打開行銷通路,魚池紅茶銷售量直線上升,甚至在市場已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

魚池鄉農會總幹事王威文指出,目前魚池鄉紅茶園復耕的面積已從地震後的20多公頃增加到80多公頃,其中「台茶18號」(紅玉)的面積為30公頃、「台茶8號」50公頃,但復耕的速度仍趕不上市場的需求量,茶價才會不斷扶搖直上!王威文指出,由於紅茶的產值已經反過來超過檳榔,農民開始大量砍除檳榔,復耕茶園,而且大多種植行情一路看漲的「台茶18號」(紅玉)。

然而,魚池紅茶再度蓬勃發展的背後,卻也帶來一絲隱憂,在市場供不應求下,恐怕會有不肖業者以進口紅茶魚目混珠充當魚池紅茶,矇騙消費者,如同古坑咖啡充斥進口咖啡一樣。對此,魚池鄉農會總幹事王威文建議消費者選購農會或產銷班出品的紅茶,品質和價格才有保障。

不過,王威文倒也沒那麼擔心,因為進口紅茶經過貯存、運輸,輾轉來到台灣沒有一年也須半年的時間,新鮮度是騙不了眼睛和舌尖的,進口紅茶茶色暗沈,也不若魚池紅茶芳香甘醇。

國際客要喝魚池紅茶自己來

至於,未來魚池紅茶是否有機會重返國際市場?王威文表示,全省只有魚池鄉特有的天候、地形和地質,才能種出優質的「台茶18號」(紅玉),但魚池鄉的耕地有限,魚池紅茶恐怕連內銷都供不應求了,那來餘量可以外銷?包括日、韓、歐美國際客如果想喝世上最好喝的紅茶,只能說聲「歹勢!要喝就到魚池鄉的日月潭來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