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WTO拚經濟? 俄難套用中國模式


藉WTO拚經濟? 俄難套用中國模式

作者: 尹德瀚╱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2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經過十九年漫長等待,俄羅斯終於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國,但如果以為俄國將會像十一年前加入WTO的中國一樣,從此進入經濟大躍進時代,不論出口貿易和外國投資都將高速成長,那恐怕會大打問號,因為不但大環境已經改變,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結構也迥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二○○一年正式加入WTO,拜其龐大且廉價的勞力市場之賜,跨國企業紛紛進入中國設廠,外國直接投資十年間增加五倍,出口每年成長二○%,十年間增加四倍,中國的經濟規模也從全球第六躍進至全球第二。


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美歐等國的房地產和金融市場泡沫方興未艾,全球貿易欣欣向榮,中國經濟趁勢而起;如今全球經濟則尚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復甦,歐債風波接踵而來,整個大環境可說今非昔比。


WTO秘書長拉米說,他認為二○○一年的中國和二○一二年的俄羅斯實在不能相比,一來兩者加入的時機不一樣,二來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結構完全不同。


俄羅斯出口以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為大宗,這些商品之前享受一段長時間的榮景,如今碰到全球經濟疲軟,特別是對這些商品有大量需求的中國成長腳步趨緩,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的出口很難大幅成長,價格也可能下滑,從而抵消加入WTO的正面影響。


目前俄羅斯亟需的是一個多元化經濟,特別是已經被忽視很久的製造業;俄羅斯的製造業基礎不弱,只是沒有對外開放競爭,而在金融海嘯之前,俄羅斯憑藉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出口,每年成長率就可達到七%左右,也就沒有特別去扶持製造業。


金融海嘯之後,俄羅斯經濟急遽下滑,二○○九年負成長近八%,迫使俄羅斯重新思考其經濟策略。但即使俄羅斯想要效法中國模式,引進外資投入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但因其勞力成本相對偏高,對外資吸引力不大,因此難以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