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搞定登革熱 就不怕茲卡

隨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不僅登革病毒自一九五○年代後擴增流行版圖,近幾年其他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也隨之起舞,如在二○○二年由尖音家蚊傳播造成美國大流行的西尼羅腦炎、在二○○五年由斑蚊傳播造成美洲與歐洲流行的屈公病,及二○○七年在法屬密克羅尼西亞雅蒲島發生的茲卡病毒疫情受到關注。由於此病毒也由埃及與白線兩斑蚊傳播,所以雖在近年於多國發生新病例,此新興傳染病在已知流行病學下,實比呼吸道傳播的未知禽流感新型病毒更容易掌控。

如同黃熱病毒,茲卡病毒首先來自非洲的自然生態猴—蚊—猴的傳播為主,開始僅感染少數人,至一九七八年印尼發生群聚病例,知其可引起流行。二○一三年十月玻里尼西亞爆發流行,有七十三例出現格林—巴利綜合症;至二○一五年五月巴西也發現此新病毒,此後在許多國家現蹤。換言之,原屬森林自然生態的病毒一旦感染人,並遇適宜的病媒蚊,再發生人的群聚病例爆發流行而適應人蚊人傳播,此後的流行頻率即將增多,是否會像登革病毒引發嚴重的流行仍是未知,有待堅強的偵測系統數據來下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流行後,因中南美洲多有斑蚊,因此快速蔓延至他國,所以重點仍在環境治理與滅蚊工作是否徹底。以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國際港埠旅客的跨國傳播分析,有趣的發現是六十五%自巴西飛往美國,廿七%飛達歐洲,而僅五%飛抵亞洲,此恰也能解釋其後他國積極偵測而發現,此新病毒如此的傳播模式極像屈公病毒的跨國流行。換言之,未來此茲卡病毒將會快速在斑蚊未撲滅的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流行,甚而在地化。

對台灣而言,現階段是境外移入病例,所以出國搭機前,最好先明瞭所在地是否有斑蚊。若有,宜穿淺色長褲與攜帶防蚊液,尤其孕婦要避免此感染後的新生兒小頭畸形。由於此病毒感染的臨床病徵極像登革熱,所以曾去東南亞及巴西等流行國,且登革檢驗為「陰性」,可再測此病毒。今年恰是巴西舉辦奧運會,增添各國防疫的高度挑戰。另方面,此病毒感染而不發病的比例高,所以旅客回國應避免捐血,以防杜感染期傳染他人。

未來我國可仿效他國的整合蟲媒傳染病實驗診斷作法,對疑似登革病例,先檢驗是否登革感染,若不是,再測屈公病、皮膚出疹相關疾病(如麻疹及德國麻疹)及茲卡病毒等。此新病毒因大多數人無抗體,在有埃及與白線斑蚊密度高處可快速流行,目前雖小於登革病毒,但若遇發生多地大流行,將快速提升流行機會。

事實上,台灣北部至今仍是傳播快速的流感最為重要,尤其是新型流感;台灣南部是禽流感與登革熱。若登革熱防控佳,就無需憂慮茲卡了。

2016-01-21 02:03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茲卡病毒 恐成國際新興傳染病

2016-01-20 03:06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10秒讀懂茲卡病毒(潛伏期3~12天)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在被發現了半世紀之後,茲卡病毒近二年隱然有在國際間蔓延之勢,專家認為,茲卡病毒可能將成為持續擴展到新地區的新興傳染病。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茲卡病毒於西元一九四七年被發現,近半世紀以來,大多只有散發的人類病例,且多在非洲及亞洲被發現,直到西元二○○七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群聚疫情,世人才對此病毒有比較多認識。最近一波則是二○一三年十月發生在法屬玻里尼西亞,二○一五年五月,巴西發現茲卡病毒現蹤,開始引發重視。
二○一五年下半年起,茲卡病毒疫情於中南美洲快速擴散,截至目前,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至少十七國出現本土疫情。除上述地區外,非洲維德角也曾出現本土病例,歐洲及美加地區則零星出現中南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移入病例。亞洲地區曾檢出茲卡病毒國家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印尼,二○一三年至二○一五年自馬來西亞、泰國、馬爾地夫及印尼有輸出病例至他國的紀錄。
依據基因型別,茲卡病毒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直至二○一五年六月,仍未有人因茲卡病毒感染而死亡。另外,巴西部分病例出現小頭畸形、法屬玻里尼西亞部分病例出現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出現急性神經病變、夏威夷境外移入的孕婦產下小頭症新生兒,則檢出感染茲卡病毒,但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關聯性仍待釐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