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北亞補充資料~俄「海上核電廠」 下月將啟動供電

2019-06-30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建造的全球首座海上浮動式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去年四月底從聖彼得堡造船廠出航後,將在下個月被拖曳至莫斯科六千多公里外、位於俄國東北部楚科奇自治區的港口城市「佩韋克」(Pevek),成為當地的發電主力。
  • 全球首座海上浮動式核電廠、俄羅斯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在下月運抵遠東楚科奇自治區的港口城市「佩韋克」,成為當地的發電主力。 (歐新社檔案照)
    全球首座海上浮動式核電廠、俄羅斯的「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將在下月運抵遠東楚科奇自治區的港口城市「佩韋克」,成為當地的發電主力。 (歐新社檔案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約有兩百萬人居住在俄國境內北極海沿海城鎮,這些地區的產業以開採礦物、寶石為主,且佔俄國國內生產毛額的廿%,穩定的供電十分重要。因此,浮動式核電廠除了可供當地用電,也可為天然氣和鑽油平台等海上工業設施供應能源,以進一步實現俄國當局的北極圈開發計畫。報導指出,西伯利亞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已逐漸枯竭。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長一四四公尺、寬卅公尺、高十公尺,排水量達二.一五萬噸。船上設置兩座KLT-40S核反應爐,運作時共可產生七十百萬瓦特電力,足以為十萬人口的小城鎮供電。待「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抵達佩韋克市後,將取代負責供電給整個楚科奇地區、擁有四座EGP-6型核反應爐,但功率僅四十八百萬瓦特,且將於二○二一年全面關閉的比利比諾核電廠。
雖然海上浮動核電廠可為偏遠地區供電,且無須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傳統電廠,但長期駐紮北極海也引發環境疑慮,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即抨擊「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有如「浮動車諾比」或「冰上的車諾比」。不過,「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首席環境保護工程師伊利明古(Vladimir Iriminku)對相關類比嗤之以鼻,指將以北極的冰水持續冷卻反應爐,暗示不會重演車諾比核災悲劇。該核電廠副主任艾列辛科(Dmitry Alekseenko)也強調,他們記取日本福島核災教訓,即使是規模九地震引發的海嘯,也不會把核電廠沖離停泊處;就算被沖上陸地,電廠也有備用系統,可以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保持反應爐冷卻廿四小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